淮南三叛为什么会失败
淮南叛乱,又称淮南三叛,寿春三叛。三次叛乱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之叛,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
三国时代曹魏后期,在魏国淮南地区军事重镇寿春城,接二连三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夺权专政的兵变。淮南三叛,分别是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看似声势浩大,却分别被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代三人所平定。
虎头蛇尾的淮南三叛,开始之机风起水涌,锐不可当;中间之时平淡无奇,味同嚼蜡;结束之际黯然失色,相形见绌。淮南三叛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由于如下几点原因:
首先,既然军事为主也不做好充分准备。
古代军事政变都是要兴兵对战。在中国只有仅有五代十国后周“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淮南三叛均是起兵反叛,反抗司马氏,可是到发兵之时,才发现兵力不足,粮草短缺,无将可用,最终带头者要么束手就擒要么中箭而亡要么投降吴国要么身首异处,无一人善终,无一次兴兵成功。
其次,尽管目标明确可是不搞好宣传动员。
淮南三叛出兵的目标都十分明确,只指司马氏一脉独大,反对司马氏夺权专政,匡扶曹魏王朝。淮南三叛的发起者们本应借这种远大目标或共同利益来团结、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反抗司马氏。然而,淮南三叛在前期准备只是秘密联络掌握地方军政权的将领,对参战人员也未进行宣传动员,以至出师之初出现军心不稳,无心作战,接连投降,最后王凌还未与司马懿开战就直接投降;毌丘俭文钦与司马师对敌一个月,一人被杀一人逃亡吴国;诸葛诞与司马昭相持十个月,依旧难逃覆灭的下场。
最后,虽然自保为出发点但是师出无名。
淮南三叛,表面上为了捍卫曹魏皇室,实质上为了一己之私,兴师反叛只是自保手段。即便是自保,仍需师出有名,找寻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或借口来攻击司马氏。不过,淮南三叛的组织者们都不屑编个能糊弄天下人的理由,直截了当进行地方反抗中央的军事行动。前朝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目的是夺取中央政权,打出的口号却是“清君侧”。后世明建文帝年间“靖难之役”,目的是夺取中央政权,提出的口号也是“清君侧”。淮南的三次叛乱所以迅速失败,关键就在于没有将一已之私转换成天下为公,让更多的人认同这种兴兵反抗的正义行为。
总而言之,淮南的三次叛乱,根本没有正义性而言,并不因反对司马氏夺权专政,欲取代曹魏就能反映合法且正义。既然是针对司马氏的军事行为,说到底是集团之间的斗争而已。换句话说,就是利益集团在狗咬狗,一嘴毛。
-
上一篇: 淮南三叛是哪三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