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中国历史事件

宋朝隆兴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5:50:58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曾经留下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南宋人对于恢复故土的执念。作为南渡偏安政权,南宋不是没想过收复失地。但是打一次败一次,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的一次北伐,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却还是功亏一篑。辛弃疾还留下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叹息。这又是为何呢?本来说说南宋机会最有机会的一次北伐—隆兴北伐。

一、天时有利

为何说隆兴北伐是最接近成功的北伐呢?当时的背景是,金主完颜亮南侵失败,导致自己被部下所杀。然后北方金国控制区因为矛盾激化,导致反抗四起。

比如金国北方发生契丹人起义。正隆五年(1160),金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南下侵宋征调军队,派牌印燥合等征发西北路契丹丁壮从军。结果契丹译史撒八、孛特补等人杀燥合及招讨使完颜沃侧,夺取招讨司兵甲三千副,然后山前山后的边民纷起响应。

虽然后来发生了耶律窝斡与陈家等杀撒八,耶律窝斡后来又兵败身亡。但是这场起义持续了四年,直至大定四年(1164)五月,起义才被最后镇压下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金国占领区内汉人也反抗不断。词人辛弃疾就是当时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中的一名军官。当时南宋还收复一部分地区。总的来说当时金国也是矛盾不断,所以时机选择没问题。

二、先天不足的北伐

那么,占了天时的南宋为何失败呢。

首先用人不当。

宋朝有文人管军传统,尤其是绍兴和议之后重新收兵权,主帅自然由文官担任。主帅是谁呢?张浚(1097-1164)。这个张浚可不是陷害岳飞的张俊,他后世称为张魏公,也是一代名臣,也带过兵,用一定掌控能力,比如吴氏兄弟就是他推荐的。建炎三年的时候还收拢数万溃军。但是临战指挥水平很弱。导致南宋丢失关中的富平之战,就和他的瞎指挥有关。

宋高宗就吐槽过他: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但是当时无人可用,而张浚又是坚定的鹰派,宋孝宗还是选用了张浚作为主帅。然后呢,张浚底下俩武将李显忠和邵宏渊也有点问题,先说李显忠。

李显忠确实是一员猛将,而且完颜宗弼对他评价也很高。但是他本身性格狂傲,猛人他佩服,但是水平不咋地的瞧不上。性格有点傲,这种有点类似猛张飞,自然给北伐失败留下伏笔。

然后再说说邵宏渊,他属于特别善妒的。他是韩世忠的老部下,有名的战功是胥浦桥之战。主要是掩护南宋军队主力回撤为长江保卫战胜利保留了有生力量,所以这次战绩被列为中兴十三战功。但是他的人品一言难尽,为人善妒。所以一个微操高手,一个猛张飞,还有一个特别能妒忌的,三个凑到一起,这场面不要太美。

再就是指挥不当。

当时张浚的帅府设置在扬州,而前线却在淮北,这就使得指挥效率低下,而李显忠和邵宏渊兵分两路,却受着张浚的遥控指挥,这就有问题了。

第三个原因则是军队质量。

这次北伐兵力多少呢?根据《齐东野语》记载:合殿前、江淮兵八万,可用者六万,分隶二将,号二十万。除了八万士兵还有六万民夫。这14万人里面能打的士兵六万后勤人员八万,无论是数量还是构成看起来是合理的。但是南宋军队因为长期遭受秦桧等投降派荼毒导致战斗力退化。

举个例子,周必大《亲征录》有这样的记录:虏兵万余尚留和州,李显忠御之。辛酉,雨,闻车驾二十日次镇江,未有进发之日。初,虏之残兵屯和州鸡笼山,李显忠攻之不克,亡失两将。虏兵缓辔徐归,显忠蹑其后而不敢逼。

当时李显忠多少人呢?《宋史》的说法是:显忠选锐士万人渡江,所将一万九千八百六人行赏有差。《宋史》说法是遇到了金军精锐,李显忠部下顿遇重伤韦永寿阵亡。李显忠算是能打的,以勇武闻名,所选的还是不错的士兵都打成这样,其他宋军更不要说了。

三、先胜后败

北伐开始的时候很顺利。五月,李显忠击败金军将领萧琦攻克灵璧,而邵宏渊却久攻虹县不下,李显忠遂派灵璧降卒前去劝降,驻守虹县的大周仁和蒲察徙穆才放弃抵抗。邵宏渊看到李显忠连下两城自然不爽,史书载:虹县战功不出于己为耻。

他就对李显忠心怀不满,外加李显忠为了安抚金军降将,砍了邵宏渊手下的士兵,结果两人矛盾更深(又有降千户诉宏渊之卒夺其佩刀,显忠立斩之)。等到李显忠要进攻宿州(今安徽宿县),邵宏渊却按兵不动打酱油。

李显忠只能率部自己去攻打宿州、结果快打下来时,邵宏渊才过来才投入战斗。根据《宋史》记录金军守军在几千人左右说明没有遇到金军主力。虽然打下宿州很开心,但是发生的另一件事导致两将乃至两将手下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当时李显忠与邵宏渊在宿州府库赏赐的问题上产生纠纷。根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二十》的说法,邵宏渊要求把宿州的财务犒赏士兵结果李显忠不同意,但是李显忠自己却命人把财务自己运回去。《齐东野语》记载:当时士兵的赏赐每人三百钱,所以士兵们赌气的说攻下宿州奖赏三百文钱,攻下南京(今开封),须奖赏四百文钱。然后有的士兵一气之下甚至把赏钱扔到护城河里。

当时南宋军队都是吃饱拿足的骄兵悍将,一经挑唆,人心立刻浮动。如果这时候李显忠有节制全军的权力晓以利害也许有用,当时宋孝宗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使,但是他不想被李显忠节制,向张浚表示拒绝接受李显忠的节制。而张浚因为宋朝传统就同意了邵宏渊的要求。

按宋朝史书说法,金将纥石烈志宁率先头部队万余人来攻宿州,被李显忠击败。但金军十万主力随即赶到,李显忠拼命抗敌,邵宏渊不仅按兵不动,还大说风凉话:“这大热的天,摇着扇子还嫌不凉快,何况在大日头下披甲苦战!”于是,军心立时涣散,无复斗志。

按照《金史》说法,并没有所谓十万大军记载,李显忠完全是被纥石烈志宁的一万精锐击败、虽然金史夸张了李显忠军队的兵力,但是从细枝末节处还能看到兵力不足,第一次接触时提到李显忠兵力为步骑兵数万,但是却说李显忠“使别将将兵三千,出自东门,欲自阵后攻志宁军,万户蒲查击败之”。即使算上之前的伤亡,宋军兵力也远远多于金军,但是后方夹击部队仅仅几千人,面对几乎合围的情况下直接被平推了。而且金军右翼万户夹谷清臣直接摧毁撤毁行马,短兵接战,导致李显忠军队失利。

《宋史》也提到刚和纥石烈志宁第一次对阵时统制李福、统领李保避战被李显忠砍了。所以虽然宋军数量理论很多但是真正出力的很少。而金军虽然账目只有一万,但是那一万是精锐战斗人员。算上打杂的实际人数更多,因为《金史》还记载孛术鲁定方率步骑六万,将由寿州进军,驻扎在亳州。但是他的军队有没有支援纥石烈志宁许多介绍中认为是支援了,南宋方面甚至认为如果没有援兵南宋军队也不会输。

按照《金史·纥石烈志宁传》:大定三年五月二十日,志宁将至宿州,乃令从军尽执旗帜,驻州西为疑兵,三猛安兵驻州南。志宁自以大军驻州东南。按照金史的说法李显忠误把金军的主力当成了偏师而把偏师当成了主力。按宋金双方的说法第一次交锋都宣传自己胜利,但是很明显南宋的胜算很低了,因为宋军像上文说的那样内部出乱子了。

结果到了第二天宋军彻底悲剧,前文中提到邵宏渊故意煽风点火动摇军心导致李显忠部得不到支援。而李显忠面对全军出动的金军打的异常艰苦。金军吹嘘此战杀宋军骑兵一万五千,步兵三万。但是李显忠军队加起来也没这个数,然后到了晚上,先是中军统制周宏邵世雍等人带着所部兵逃跑;继而统制左士渊、统领李彦孚先后逃跑。殿司前军统制张训通、马司统制张师颜、池州统制荔泽、建康统制张渊也先后撤退。手下都跑没了李显忠和邵宏渊最后也撤退,而且金军记录是李显忠夜间逃走的。

但是金军没有放弃追击,然后夹谷清臣、张师忠带领金兵追击,《金史》记录的斩首四千余,缴获盔甲三万,其他兵仗甚众。获得大量军械物资也得到宋朝的证实,辛弃疾也提过当时北伐军队丢盔卸甲。但是因为李显忠的抵抗使得此战中金军河南副统孛术鲁定方也战死。

总的来说内部不和是宋军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宋军出征前就有问题。比如将领素质,还有士兵素质。总的来说隆兴北伐,准备不充分用人不当,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因为绍兴和议后秦桧对宋军的破坏太狠了,导致大量庸碌之辈上任士兵疏于训练最后导致北伐功亏一篑。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