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碎银怎么用
我们经常能在各种影视作品中看到这一幕,主角吃完东西,直接从怀里摸出一块碎银子,然后潇洒的说一句不用找了,便大摇大摆的走了,然而碎银子没有固定的重量,更没有固定的面额,那古人使用碎银子的时候到底是如何计算价值的呢?其实涉及到钱的问题,就不会出现傻子,自古以来不管时代怎么变,人们对利益的追逐是永远不变的。
碎银子其实是人们为了方便,将大腚的元宝直接用利器剪开,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进行交易,然而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银子,更不用说使用碎银子了,而且古代人对金钱的珍惜程度,不是现代人能理解的,那个时候金银都是可以当成救命钱的,故此一般家庭就算有一些碎银子也不愿意花,更不会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一方付钱,另一方用手掂量掂量就算完事了。
古代使用碎银子的时候,商家都会用戥子来称量,算好重量,如果要交税什么的便会需要计算火耗,成色不足也会重新估价,所有说使用碎银子付账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然而古代商人都是银子的鉴定高手,银子也分好坏,最好的银子叫做纹银,最差的银子叫底银,不同的银子,该怎么估值,都需要很多的学问,所以一般来说,不管是商家还是客人都不喜欢用碎银子。
古代最常用的货币是铜钱,付钱的时候直接数就可以了,然而那时候一两银子能换一千九百多铜钱,换算比例实在太大,这还是银子充足的情况下,古代中国商业发达,赚取外汇的能力十分强悍,然而到了晚晴时期,白银开始外流,最严重的时候,一两银子可以换三千个铜钱,鸦片战争其实也就是白银战争,人家拿坏东西换回一船又一船的白银珠宝,实在让人哀叹。
其实古代很多生活场景,都能在《红楼梦》中找到,比如使用碎银子的情节随处可见,宝玉得了点小病,袭人打发人去外头请郎中,宝玉的病好了之后,袭人从床底的箱子中找出很多碎银子,用戥子称了十两散碎银子给郎中,诊金和赏钱都包含在一起。由于时代的变迁,古人又很多生活小细节都非常有趣,其他喜欢大历史,我反而喜欢研究那些历史的细枝末节,一样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