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九星连珠会发生什么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5:03:19

九星连珠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自然天象,是指九大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的轨道大小不同,运行的速度和周期也不一样,通常它们散布在太阳系的不同区域中,但经过一定的时期,九颗行星会同时运行到太阳的一侧,汇聚在一个角度不大的扇形区域中,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联珠”。简单的来说就是,当九颗行星都在太阳同一侧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就称作九星连珠。

简而言之,其他行星来到地球与太阳连线附近时,将会发生“行星连珠”的现象。不过,这是在一个扇形的范围内发生的“行星连珠”,所以远离地球的其他行星距直线l也相当遥远。确定上述条件的理由是,在这个扇形范围内的行星作用于地球的引力方向大致相同。也有人把行星与太阳与地球连线(l)的距离作为量化的“指标”,在这种思路中,只是根据行星是否构成直线直观地判断。不过,在考虑其他行星给予地球的引力影响方面,采用θ角来判断更合情理。

根据上述前提制成电子计算机程序,就可以相当方便地检索出“行星连珠”,在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每0.1天(约两个半小时)出现的行星排列,θ角的最大值,取出所有30度以下的情况。电子计算机根据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公布的“DE404”这一高精度行星历,计算出行星的位置。比较难得一见的一种排列被称为“九星连珠”。但真正的连珠(成一直线)的机会也极少,所以称为“九星会聚”更恰当些。“九星会聚”在地心坐标系中出现的准周期约百余年(短到130余年,长到180余年)。

引力影响

起潮力

由于太阳系内其它天体引力的影响,地球表面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起潮力。由于月球和太阳的起潮力,地球表面海洋会出现潮汐现象。

起潮力大小与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来自太阳系内其他天体的起潮力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水星是2.6×10^-14千克,金星是3.5×10^-12千克,火星是1.6×10^-13千克,木星是4.0×10^-13千克,土星是1.5×10^-14千克,天王星是2.2×10^-16千克,海王星是5.6×10^-17千克,冥王星是8.1×10^-21千克,月球是7.0×10^-8千克,太阳是2.7×10^-8千克(以上数字仍是对地球表面1千克重物体而言)。

来自行星的起潮力比起太阳和月球来太小了,而月球的起潮力是太阳的两倍多。从科学角度看,“行星连珠”使它们对地球的起潮力变大,但这种变化与月球和太阳作用于地球的起潮力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其它

“行星连珠”发生时,地球上不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件。不仅对地球,对其他行星和小行星、彗星等也一样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当然,来自行星的引力会作用于各种天体上,无论行星的相互位置怎样排列,都不会带来什么可以察觉的变异。为了便于直观的理解,不妨估计一下来自行星的引力大小,比如在地球表面上有一个1千克的物体,可以运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一下作用于这个物体的引力。万有引力与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科学家根据6000年间发生的“行星连珠”,计算了各行星作用于地球表面一个1千克物体上的引力,引力的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水星是3.3×10∧10千克,金星是2.1×10∧8千克,火星是1.4×10∧9千克,木星是3.7×10∧8千克,土星是2.8×10∧9千克,天王星是8.9×10∧14千克,海王星是3.8×10∧11千克,冥王星是5.5×10∧15千克。最强的引力来自太阳,是6.3×10∧4千克,其次是来自月球的引力,为3.9×10∧6千克。与来自月球的引力相比,来自其他行星的引力小得微不足道。就算“行星连珠”像拔河一样形成合力,其影响与来自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变化相比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天上的星辰抱有一颗敬畏之心,无论是在天文学尚不发达的古代,还是在其初步发展的近代,甚至在现代,都会有一些人将神秘的天文现象同各种灾难学说联系起来。“九星连珠”说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九星连珠”说认为,世界末日时可能会出现太阳、地球、行星连成直线的现象,太阳在天空中的线路将会穿过银河系的中心,让地球处于更强大的未知宇宙力量的牵引中,加速地球毁灭。事实上,有人分析过历史上的大地震出现的时间,认为“九星会聚”前后地震频次似乎高一些,可是目前尚未定论。但不管怎样,即使大地震的频次高一些,也不至于造成地球的劫难。

近几千年这样的“九星连珠”曾发生过多次,最近的是在1982年,但劫难并没发生。从引潮力的角度来说,在地球上形成最大引潮力的天体是月球,其次是太阳;除地球以外的8个大行星,在地球上形成的引潮力的总和,还不及日月引潮力的十万分之一。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十字形排列不会引起太阳活动和地球自转的突然变化。至于某些行星的磁场和微小的辐射,不管行星排列成什么形状,对地球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