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南海一号的价值及意义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4:15:13

作为南宋初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典型代表,南海一号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实物史料,为宋朝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等提供重要线索。

1987年,广州救捞局和英国某潜水打捞公司,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这就是“南海一号”沉船。“南海一号”是尖头船,整艘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 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 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沉船中已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主要以瓷器为主,还包括金器、银器、锡器、铁器、铜钱、漆器、动物骨骼、植物果实等。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绝大多数完好无 损,为研究宋朝瓷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发现的铜钱近万枚,最早的为东汉的“货 泉”,最晚的年号是南宋“绍兴元宝”。

金饰品中有镶嵌珍珠的金戒指,非常精美。相关专家经过研究,觉得这艘沉船应当是从中国驶出,赴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的商船。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当当作响,不仅如此,沉船还有其他的神秘之处,而这些也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广泛关注。

“南海一号”的发现意义不仅在于找到了船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还蕴藏着超 乎想象的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专家学者们通过对这些水下文物资源的勘探和 发掘,不仅可以复原和填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空白,甚至还可能会促使“海上 丝绸之路学”的兴起。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中,丝绸和瓷器,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外贸产品。自长安或洛阳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再到中亚、西亚,最后到达地中海沿岸。从汉朝开始,来自中国的丝绸就这样由各色商人牵着驼队,通过这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运输到亚欧各国。这种贸易一直延续了数个世纪之久。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亲程旅行记》中,第一次给这条道路起名“丝绸之路”。 在陆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丝绸,也在通过海路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国外。这是一条从中国沿海港口出发,一直向西,穿过南海,抵达外部世界的贸易通道。它不仅仅只是贸易之路,还是朝贡之路,文化交流之路。

直到本世纪航线沿岸的一些港口,陆续发现出一些来自中国的瓷器和其他文物,人们才得以一点一点地拼接出有关这条航线的细节。这条航线显然早已超出东南亚的范围,而是穿过南海,驶过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甚至非洲东海岸的许多港口也有中国瓷器出土。

“南海一号”沉没的地点,正是处于这条航线之上。由沉船的海域向东北,经过川山群岛,可上达阳江、海陵岛、广州、潮州、泉州、厦门等港口,向西则可下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以至广西,然后穿南海到达更加遥远的目的地。 沉船船头朝向西南240度,看来正是从中国港口出发,驶向外洋的货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中国航海史、造船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本文标签 南海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