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世界历史事件

1887年07月26日:世界语创立日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1-28 08:19:00

世界语(Esperanto)是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博士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言。世界语以印语系中几种主要语言为基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加以改进,设28个音位,相应地用28个字母表示,读音和拼写完全有规则,较易于学习和掌握。1887年7月26日,柴门霍夫自费出版了《世界语第一书》。此后,人们就把7月26日作为世界语的创立日。

世界语简介

1887年7月26日,柴门霍夫在他岳父的资助下,以“希望者博士”的名义,自费出版了《第一书》,正式公布了世界语方案,并对这本书放弃全部著作权。次年他又声明自己不愿做新语言的创造者,只暂作一个发起人,他宣布把世界语交给群众,让它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得到发展。

此后,他继续日间行医,夜间致力于世界语的译著和通讯工作,甚至把自己的财产都献给了世界语的发展和推广。经过十八年的千辛万苦,终于迎来了1905年法国布洛涅“第一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召开。从这以后,世界语便逐步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世界语百年华诞

1987年7月26日至8月1日,来自60个国家的约6000名世界语专家在华沙举行第七十二届世界语大会,热烈庆祝世界语问世100周年,总结世界语运动的成就,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在世界语创立者柴门霍夫的出生地比亚维斯托克举办了关于世界语和柴门霍夫的邮票展。在我国庆祝世界语创立100周年之际,国际世界语协会决定在中国建立国际世界语协会亚洲中心。此外,1987年7月26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了面值8分的《世界语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枚。

世界语的发展

世界语诞生后,主要在欧洲国家传播,如法国、英国、荷兰、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在亚洲,日本的世界语基础最为雄厚。二十世纪初,世界语由俄罗斯商人、日本和西欧的中国留学生传入中国。

现在世界语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1千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它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在很多国家有很多热心的世界语者积极宣传、推广并使用世界语,国际上也建立了各种专业性组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活跃的世界语者约1万人,曾学习过世界语的40万人。后来有人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世界语”,并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语的现状

目前,世界人口已有60多亿,民族众多,文化色彩纷呈,使用的语言也多得出奇。不过,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大规模的移民、种族歧视等因素,人类使用的语言在大量减少。据不久前一家媒体报道,目前全球的语言仅存数千种,且还在继续减少之中。据预测,100年之后,即到本世纪末,这些语言中的3/4将会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将向其中的少数几种大语言靠近。

据统计,在目前尚存的数千种语言中,大部分是属于使用不足10万人的“族语”,有的只有数千人,甚至几百人,它们在数代之后,有90%都会消失。使用人数在100万以上的语言约有200——250种,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亿的有10种,使用总人数超过33亿,约占全球人口的55.35%。

这10种语言为:汉语、英语、印第语、西班牙语、俄罗斯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马来及印尼语、日语。联合国正式批准使用的语言有中、英、法、俄、西班牙和阿拉伯语,其中有5种属于世界十大语言,法语是唯一的例外。

世界语的主旨

柴门霍夫博士创制世界语,是希望人类借助这种语言,达到民族间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家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被誉为“国际普通话”。后人根据柴门霍夫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所用笔名“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称这种语言为“Espera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