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世界历史事件

闪电战为什么没有打败苏联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5:38:55

同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和德国学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旷日持久,尤其在西线战场,交战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来来回回拉锯。一次次地发动冲锋,往往是只能把战线推进数米。

在法国看来,防守才是最好的进攻。如果想要防范德国的进攻,就要在法德边界构筑一个坚强的防守工事。从1929年开始,在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指挥下,法国开始建造绵延约四百公里,纵深6-8公里的“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直到1940年5月德国绕路入侵法国,还在修缮和扩建。

在德国看来,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当然,德国军方的意见并不统一,很多将军认同老毛奇的看法。老毛奇指挥了1871年的普法战争,他事后却说,以后再想在工业化的西欧地区长驱直入可能不行了:人口越来越稠密,城市和运河星罗棋布,部队行军会遇到重重阻碍。但年轻一代的德国军官,如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等,却敏锐地察觉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进攻型武器已经亮相,打破了防守一方的优势。他们酝酿了“闪电战”的战术。

二战中德国利用闪电战仅仅40多天就击败了拥有200万陆军的法国,卢森堡仅用了一天,南斯拉夫用了12天,比利时18天,荷兰5天,挪威两个月,丹麦只有4个小时。闪电战如天降神兵迅速击败各国,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阻挡,德国把闪电战运用的炉火纯青,不可一世,似乎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承受的住,但运用在苏联的时候,好像没有成功,还被苏联追打回德国老巢了。这是为什么呢?

闪电战是二战期间德国军事战略的主要战法。不与纠缠,快速制服,该理论的原则就是奇袭、集中、迅速,要在敌人未来得及部署武装力量之前,集结优势兵力,以包围与合围的方法取得战争的胜利,让敌人在惊慌失措中接受失败

1941年6月22日,德军再次采用闪电战术进攻苏联,到12月份便打到了莫斯科郊外。可以说整个二战初期德军闪电战术运用的是非常成功的,但因为苏联国土面积实在太大,苏联的国土面积当时世界第一,达到了惊人的2240.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60个德国大。

苏联士兵充足

首先,不能低估实力的对比。从兵力对比上看,德国军队经过严格的训练,但一旦被消灭,就是整建制地被消灭,战斗力不复存在。苏联红军则是靠人海战术。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征兵数量高达3000万,其中约有1000万阵亡,伤员更是不计其数。苏联红军靠的是在战斗中成长,老兵带新兵,源源不断地补充战斗力。德军孤军深入,物资供给难以跟上,而苏联到1942年就恢复了物资生产能力。

从全局来看,1942年轴心国的生产能力和同盟国不相上下,1943年同盟国就超过了轴心国,到1944年同盟国就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场战争拼的是血肉和钢铁的消耗。但是,兵力和军火数量的多寡从来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尤其是要想战胜“闪电战”,靠的更不是数量。

国土广袤

苏联被称为战斗民族,民风彪悍,总人口1.6亿多,闪电战不能永久纵深,就算不阻拦,随便德军坦克纵深,从苏联西部到东部也需要几个月的挺进,加上苏联地势险要,随便来点游击战术,苏联也难以被征服。可以想象德军坦克驰骋在广袤的东欧平原上几百公里都看不见几个人,内心是崩溃的。闪电战对付小国很奏效,但对付国土面积过大的国家,一旦大国翻过劲来,进入持久战,消耗战,闪电战就失去了功效。

苏联的战略是用空间换取时间,由于腹地纵深,所以有缓冲的机会。德军孤军深入,物资供给难以跟上,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征兵数量高达3000万之多,其中约有1000多万阵亡,伤员更是不计其数。一旦抗压住闪电战,就开始了消耗战,苏联人口众多,使用人海战术,翻身指日可待。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941年恰好赶上了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之后最冷的一个冬天,而德国士兵还穿着夏季的制服。秋天阴雨绵绵,地上一片泥泞。冬天冰冷刺骨,油箱结冰,飞机、坦克都没法开动,机枪也因冰冻无法开火。春天到来之后,表层的泥土化冻,但底层的泥土仍然冻结,加上下雨,又是泥泞。这使得德军的机动能力大大受阻。

本来,深入敌后是可以以战养战的,但苏联采取了“坚壁清野”的做法:他们烧毁谷仓和桥梁,毁坏水井,或在水井中投毒,把牛羊、工厂都运走,让敌人得不到任何东西。着名历史学家基根的《战争史》里,专门写过地理对战争的制约:有的地方,任你再雄兵百万,打不了仗就是打不了。

本文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