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世界历史事件

高加米拉战役的布局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44:25

高加米拉战役(The battle of Gaugamela),又译作高加麦拉战役、高加美拉战役,或称高加米拉会战,指的是公元前331年10月1日马其顿帝国与波斯帝国在巴比伦(今巴格达)以北的高加米拉地区进行的一场战役。

公元前331年9月初,亚历山大在完全平定埃及以后,终于率领大军从叙利亚北部进入两河流域,向波斯腹地进军。

亚历山大此行的目的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巴比伦城,却更希望直接找到波斯主力军决战。因为从过往的交手记录来看,大流士精于战略谋划而不擅长临战指挥。马其顿的新型军队,也胜于波斯的传统模式。因此,没有什么能比决战更显得一劳永逸。

经过两年征战,亚历山大此时控制了孟菲斯(Memphis)、萨迪斯(Sardis)、大马士革等名城,财力已是远超于前。考虑到大流士能筹备不亚于伊苏斯战役时的部队规模,亚历山大也通过各种办法扩充了自己的兵力。

他将大量金银运回马其顿,用来招募更多的部队。大约1万5千增援部队在亚历山大东征途中赶来会师。这样高加米拉战役之前亚历山大的兵力有所增强,总共将近5万人。其中步兵有4万人,包括重装步兵1万8千人;骑兵7千人,包括近卫骑兵2千人。

和二百多年以后进军波斯的克拉苏不同,亚历山大选择行军路线时非常谨慎,他渡过幼发拉底河以后并没有立刻南进,而是继续向东渡过底格里斯河,然后沿着库尔德山脉南行,这样就避开了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沙漠地区。为了保障自己的后勤补给线,亚历山大在行军路线上筑城3座,并部署了卫戍部队。

马其顿大军一路上都有波斯轻骑远远跟随,不用说那是大流士三世的侦查部队。波斯王显然想诱敌深入,马其顿大军安然无恙渡过两河,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大流士三世这个策略相当务实,波斯军队有十万众,粮草消耗惊人,离巴比伦越近后勤供给的压力就越小;相反马其顿军队劳师袭远,越深入两河流域腹地,后勤供给的压力就越大。

当远征军逐步接近底格里斯河后,发现已有近20000人的波斯军队在对岸监视着他们。那是叙利亚总督马扎亚斯率领的帝国西部残军,以来自叙利亚和卡帕多西亚的骑兵为主。由于缺乏步兵力量,他们实际上无法阻挡马其顿人渡河,否则将可能重演格拉尼卡斯河的悲剧。而亚历山大麾下部队的渡河速度,也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由于主力士兵大都自己背负武器和给养,没有太过繁杂的辎重负担,仅仅通过充气的皮囊就能完成泅渡。自知无法有所作为的马扎亚斯,就及时离开了渡口,去到亚述平原的基地同主力汇合。

公元前331年9月24日,马其顿军渡过了底格里斯河。之后的数日内,诡异的月食现象让两方都暂停了战争行为。在看重天象与启示的古代,月食属于典型的不祥之兆。亚历山大为安抚士兵而宣布全军休整,大流士也胆战心惊地阅读着巴比伦祭祀们的占卜结果。

军事角度而言,月食的突然出现,反而让双方都有了更多准备时间。大流士派人不断整平那片名为高加米拉的荒原战场,以便最大程度的展开部队,并给骑兵和战车的活动提供方便。亚历山大也忙着率领精锐骑兵四处游击,驱逐和抓捕波斯人的小股斥候力量,并进一步确定波斯主力军的所在位置。

作为辅助部队的同盟者和辎重,也在渡河后构筑了坚固营垒,让远征军在陌生的环境内拥有一块自己的“立足之地”。最后,亚历山大还不忘控制了一座可以俯视未来战场的小山,对大流士的军队做了详细的评估。

到这年的9月底,马其顿军队继续向东前进,在离开主要营地后停顿于高加米拉平原的西侧。亚历山大召集了所有大小分队的指挥官,宣布了自己思索多日的部署计划。除了按照常规,依次部署伙伴骑兵、近卫军步兵和各长枪方阵团外,还着重加强了两翼外围的掩护兵力。

同时,将同盟军单独列为第二线预备队,应付波斯人必然施展的包抄策略。这一决策的灵感,其实可能就源自色诺芬笔下的波斯立国者--居鲁士大帝。他在同吕底亚帝国的决战中,使用过类似的布阵方式。如今,亚历山大却要用类似的方法,对抗居鲁士的直系后人。

本文标签 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