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世界历史事件

2008年8月3日:索尔仁尼琴逝世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09:27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年12月11日-2008年8月3日),俄罗斯作家,二战时的苏联炮兵连长,因勇敢获得两枚勋章,1945年因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萨克8年,此段经历后来成为他作品的主题。

他1962年出版反映集中营生活的作品,被吸收进作协,1968年因作品《第一圈》无法在国内出版而在境外发表,被开除出作协,随后获得1970年诺贝尔奖,而后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国,到美国后毫不留情地批评自由主义,苏联解体后又大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毁了俄罗斯,立场让左右两派都无法与之相处。他死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索尔仁尼琴写作特点

索尔仁尼琴的创作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在创作中注重继承与创新。以他被逐出境的1974年为界,可将其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成就较高,早期创作有较高的艺术性。他的才华在早期的两部小说中表现较为充分。索尔仁尼琴以其檄文似的小说触及了敏感的政治问题,试图揭开一页沉重的历史。他成功地扮演了思想家和批判家的角色,力图超越时代,审视现实,针砭时弊,反思历史。而后期则较为平淡。

索尔仁尼琴力图以其作品诊疗时弊,解剖社会,评判历史。在前苏联,他第一个突破思想和文学的禁区,开掘出劳改营主题,为俄罗斯劳改营文学的滥觞打开了闸门。他以丰硕而深刻的作品成为苏联“回归文学”的卓越代表,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创造了一个新的俄罗斯小说体系。他的《一天》和《癌症楼》与俄罗斯文学传统有血缘关系,几乎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所有的特点。

索尔仁尼琴的小说取材于现实,他的人物都是苏维埃时代的人,但其作品内涵远离苏联文学,肖似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与古典大师托尔斯泰、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们息息相通,一脉相承。索尔仁尼琴摆脱了苏联文学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羁绊,却承继了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传统。

他延续了果戈理们锋利的批判精神,也继承了他们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并以此为武器抨击社会罪恶,揭露不人道的司法制度戕贼人性,肆意践踏人的尊严,剥夺人的自由,毁掉美好的生命。最终他把许多的罪恶归咎为统治者的专制。这一切与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十分相似。

索尔仁尼琴主要作品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的家》《癌病房》《第一圈》《古拉格群岛》《在转折关头》等。

索尔仁尼琴社会影响

索尔仁尼琴不仅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诗人,更是一位历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毕生追求公平与正义,给俄罗斯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文学遗产,在有生之年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普京在唁电中表示: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的逝世是对全俄罗斯的沉重打击。他坚强勇敢的精神和巨大的内在人格魅力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创作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及漫长而坎坷的生活道路将成为我们的学习榜样。

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堪与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并列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为加速前苏联的民主化、“公开性”进程,推动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