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世界历史事件

1878年7月27日:松井石根出生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05:48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1948年12月23日),日本陆军大将,皇道派将领,甲级战犯,驻扎中国13年的中国通,大亚细亚主义鼓吹者,南京大屠杀的主要责任人之一。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市,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期间参加了日俄战争。二·二六事变后在整肃中退出现役,上海事变爆发后,作为攻坚战专家重新服现役,担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后改任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他在1937年指挥5个师团的日本华中支那派遣军突破70个中国师顽强防守的塞克特防线,顺势攻陷当时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并纵容部下展开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遭到国际舆论的强烈抗议。

他后来为了赎罪在日本热海为阵亡双方的将士修建了兴亚观音院,但1945年被盟军逮捕,1948年11月12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甲级战犯判处绞刑,12月23日零时在东京巢鸭监狱伏法。

早年生活

松井石根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市,排行老六,其父松井武国为旧尾张藩的武士。189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九期(学科排名第二名),与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本庄繁、阿部信行等为同期生。接着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学科排名第一名)。

他曾参与日俄战争,及曾响应孙中山在日本提出的“大亚细亚主义”,亦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1933年在日本参与发起大亚细亚协会。

松井石根主要罪行

1915年,松井石根调任驻上海武官。1918年升步兵大佐,次年任日军步兵第39联队长。1921年派任海参崴派遣军情报参谋。

1922年调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次年晋升为陆军少将。1924年任日军步兵第35旅团长,1925年调任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1927年升陆军中将。1928年8月任日军第11师团长。

1931年10月,调任参谋本部部附,同年12月至次年8月,担任日本出席日内瓦裁军会议全权代表。

1933年3月,就任军事参议官,同年8月,调任驻台湾日军司令官,10月晋升为陆军大将。1934年8月,再度调任军事参议官。次年8月,转入预备役。

1937年8月从预备役复出,担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后改任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

东京审判

日本战败投降后,1945年9月19日,驻日盟军总部下令,将松井石根作为战犯逮捕入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1946年5月开始,对包括松井石根在内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战争罪行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审讯。审讯中,松井石根辩称自己当时因生病而未能阻止部属的暴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举证驳斥说:“他的疾病既没有阻碍他指挥在他领导下的军队的作战行动,又没有阻碍他在发生这类暴行时访问该市达数日之久。对于这类暴行负有责任的军队又是属于他指挥的。他是知道这类暴行的。他既有义务也有权力统治他自己的军队和保护南京的无辜市民。由于他玩忽这些义务的履行,不能不认为他负有犯罪责任。”提起中日战争的性质,松井石根在法庭上有过一段描述,这就像一家内,当哥哥的,实在无法忍受弟弟的乱暴,而打了他,这是因为太爱他,而促使他反省的手段。

松井石根人物评价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家实现了近代化转型,而晚清的中国呢,仍迟迟不能摆脱中世纪的王国心态,在年轻的松井石根眼中的中国,是闭塞、固执、暴虐和窒息的。松井石根一厢情愿地想把从本国利益出发的“兴亚主义”强加给中国,想以大哥的身份来指导中国,但此时的中国已不是满清时代的中国,民族主义已经深入人心,各派政治势力也开始化干戈为玉帛,共赴国难。

自认为是“中国通”的松井石根,其实没有读懂中国,自认为已经是文明开化国家的“精英”的松井石根,其实也不懂现代文明。国与国之间的所谓“共荣”,应该有另外的方式。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