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世界历史事件

科索沃战役的后续发展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2:39:06

科索沃战役的结果就是奥斯曼军队彻底剿灭了塞尔维亚的菁英们。在战役的最后关头,拉扎尔大公被俘并被斩首。

但局面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变数。6月16日,诈降的塞尔维亚骑士米洛斯-奥比利奇,突然成功地刺杀了苏丹穆拉德一世。

也有说法认为穆拉德一世被刺是在6月15日的激战当中,克比利奇(Milos Kobilic)在11名骑士的掩护下冲到苏丹面前,用一把涂了毒药的短剑成功地将他刺成致命伤。此时苏丹次子巴耶塞特(Bayezid)回到中军指挥。他先诱杀了其兄雅克布,确保了王位,然后重整旗鼓,展开反攻,夺取了胜利。

根据塞尔维亚的史诗描述,奥比利奇是拉扎尔大公的继子。他一直以善于边疆劫掠和抢劫土耳其人而闻名。因为他妻子和妻妹,也就是布朗克维奇公爵的夫人之间有矛盾,奥比利奇也和公爵发生了争执。最后因为在决斗中羞辱了公爵,所以公爵在拉扎尔大公面前诬告米洛斯准备叛国。

在受到贵族们的鄙视和侮辱后,百口莫辩的米洛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为了伺机报国,于是忍辱负重,假装投降了穆拉德一世。在第二天的科索沃决战中,在目睹了自己的军队战败。看到穆拉德苏丹得意忘形,他伺机而动的向苏丹道贺,并表示愿意改宗伊斯兰。结果在穆拉德一世允许他吻自己的手的时,米洛斯顺势拔出准备好的浸毒匕首,刺中了没有防备的穆拉德。他自己也立即被边上的奥斯曼近卫军斩杀。

但由于战败的历史过于惨痛,塞尔维亚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敢正视这段历史。直到1430年的一部塞尔维亚史书,才有提到被俘骑士暗杀苏丹的故事。15世纪中叶,史诗中称这个骑士是拉扎尔大公的继子。到了1497年,一个叫康斯坦丁-米哈易洛维奇的塞尔维亚裔近卫军士兵,写了本名为《一个奥斯曼近卫军的回忆录》。书里记载了穆拉德一世遇刺的情况,还明确提到了那个行刺的骑士名叫米洛斯-奥比利奇。这段话也为后来者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历史支点。

米洛斯在南斯拉夫的语言中是“仁慈”的意思,而奥比利奇的词根是“富足,丰饶”的意思,类似于汉语名字中的“明”、“仁”等字眼。因为这两个姓名因为有正面的意义,所以在塞尔维亚人中很常见。这说明史诗人物奥比利奇是塞尔维亚人的集体记忆。历代诗人的累积性创作,让他的形象不断丰富。这个故事还被传播到了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被神化为有着神力的龙之子,成为了反抗奥斯曼人压迫的象征。

在希腊史学家拉俄利库斯-喀尔克康迪拉斯的《拜占庭的历史》里,故事变得更为复杂。拉扎尔大公和奥比利奇事先有约,在给与了骑士足够的奖励之后,奥比利奇向穆拉德假投降。随后,奥比利奇找到了正在接待俘虏的穆拉德,然后趁其不备将后者狠狠捅死。这个版本类似于先秦时代的燕太子丹和荆轲故事。

有些史诗中吟唱道,事成之后英雄三度翻身上马,但最终还是被砍翻在地。也有人说他跨上战马成功逃脱。

在奥斯曼人的史料中,穆拉德一世遇刺的情形也被反复记载,毕竟这是他们多年征战中少有的重大损失。但和希腊与塞尔维亚方面的史料不同,奥斯曼人没有动机粉饰奥比利奇的行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比有宗教色彩的基督教文献更可信。

在15世纪早期,奥斯曼史学家安瓦尔采访了一个参加了科索沃之战,并目睹了刺杀壮举的近卫军战士。他叫霍卡-奥马尔,本身也是一个塞尔维亚裔。而且他在战前出使过塞尔维亚,还见过那个骑士。根据他的描述,奥比利奇曾经屡次在基督教的塞尔维亚和奥斯曼之间摇摆,也在回教和基督教之间多次变更信仰,似乎有间谍之嫌。

当然,他是以基督教骑士的身份参加科索沃之战的。在他和拉扎尔大公一起被俘虏了之后,他主动骑马向穆拉德献降,并表示自己愿意回归伊斯兰教。但在他下马并假装亲吻苏丹的手时,趁其不备突然掏出了浸毒匕首,捅进了苏丹的胸腹。在苏丹目瞪口呆之余,近卫军们迅速反应过来,纷纷挥舞砍刀和战斧将米洛斯砍成肉酱。

阿德里亚堡的历史学家鄂鲁克贝伊也给出了类似的记载。其实在基督教世界和穆斯林间的摇摆是很多巴尔干贵族经历的缩影。从骑士到西帕希的转换在物质上比较容易,惟一的大区别就是骑士的大部分领土不再可以直接世袭。子孙后代必须立功才能获得新的封地,这有利于军事贵族保持尚武之风和家传。但是在精神上,弱小的故国所能提供的庇护相当有限。顺势皈依崛起中的奥斯曼与基督教兄弟作战,又会带来心理上的煎熬。这样的矛盾,也许和奥比利奇不同转换阵营不无关系。

至于今人所见的米洛斯-奥比利奇的形象,出现于18世纪的诗歌《科索沃之战谣曲》里。进入19世纪,科索沃之战才和米洛斯的传奇一起,成为了塞尔维亚的民族象征。

本文标签 塞尔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