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台湾的始末
1871年11月30日,由琉球宫古岛民的两艘船组成的进贡船离开琉球那霸港驶向中国,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幸还,另一艘漂到台湾西南海岸高山族牡丹社的八遥湾。
该船共有船员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陆。但登陆船员中,54名被高山族杀害,12名逃出,在风山县受清政府官兵保护。
12月11日,由八重山岛民的两艘船组成的进贡船又离开那霸港开往中国,中途遇风暴,漂流海上,一艘下落不明,另一艘于12月23日漂到台湾,45名船员同样受到风山县清政府官兵的保护。
1872年2月,前后两批硫球漂流民57人被送到福州的琉球馆,7月回到那霸。
琉球的船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民误杀,这纯属中国与琉球之间的问题,与日无关。但日乘机插手,准备借所谓属于日本的琉球人被杀而侵略台湾。琉球船民被杀消息传日,刺激鹿儿岛县士族。
县参事大山纲良要求政府“出兵问罪”,熊本镇台鹿儿岛分营长官桦山资纪赶到熊本,向熊本镇台司令官桐野利秋“控诉”,后来又赶到东京直接向陆军省“呼吁”,建议向台湾派生番探险队。
但日政府为防止欧美国家的干涉和清政府的抗议,在侵台前策划了一系列外交阴谋。
首先是强改琉球国王为琉球藩王,叙列华族,其对外交际事务由日外务省处理;其次,以日政府同意继承琉美条约为条件,争取美国承认琉球是日本领土;第三,利用外务卿副岛种臣来华互换《中日修好条规》机会,试探清政府对台湾和朝鲜的态度。
副岛到北京后,派柳原前光去总理衙门质问高山族人地区的主权问题。清官员指出这是中国与琉球双方的问题,“我……自有措置,何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又说:“杀人者皆属‘生蕃’,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
日本之‘虾夷’,美国之‘红蕃’,皆不服王化,此亦万国之所有”日本看讹诈不成,就抓住“化外”一词,断章取义,更加紧准备军事侵略,但这时日本国内侵略朝鲜的喧器声高涨起来。
明治维新前,幕府不能直接向朝鲜派遣使者,贸易限于日本设在斧山的倭馆。明治维新后,日本想打破这个惯列,一再派官员去朝鲜交涉。但朝鲜政府都拒绝受理。
于是日本就派军舰去釜山调查登陆地点,并决定自由贸易往还。朝鲜在倭馆门前贴出布告,严禁日人搞走私贸易。日本以“侮日”、“无礼”为口实,掀起叫嚣侵朝的浪潮。这是副岛岛种臣已回国向政府报告了清朝申明不干涉朝鲜内政的情况。
西乡决定暂缓侵台,先侵朝鲜,板垣退助等参议也支持西乡的意见。此时大久保、木户、岩仓等先后回国,主张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反对立即侵朝。
于是以大久保为首的内治优先派与以西乡为首的征韩派之间展开了激烈斗争。结果西乡派失败,内治优先派掌握了领导权。
大久保派并非反对外侵,在征韩派被逐出政府后,明治政府立即决定侵台。1874年4月设立“台湾蕃地事务局”,任命大藏卿大隅重信为长官,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蕃地事务都督。
5月7日西乡从道率兵3千6百人进犯台湾。5月22日日军在台湾登陆。
6月1日,日军对牡丹社和高士佛社发动总攻,台湾人民以原始武器英勇抗击日军。据不完全统计,日军战病死者达573人。加之清政府已任命福州船政大臣沈藻侦,率大军渡海保卫台湾。
日本政府深感国力不足,因而顷急于求和。
1874年9月14日大久保利通由柳原前光公使陪同访问了北京的总理衙门,在英、美、法三国驻清公使的“调停”下,10月中日议和。谈判在同月31日达成协议,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使大久保利通签订中日《北京专约》。
清政府屈从日本,承认“台湾‘生蕃’曾对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规定日军撤出台湾,赔偿日本银50万两。日本侵略中国领土台湾,中国反予赔偿,进一步刺激日本侵野心。
1875年日强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一切关系,最后于1879年4月4日废琉球藩,改为冲绳县,完全吞并了琉球。
-
下一篇: 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