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
喜欢看《京华烟云》的朋友们一定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林语堂,他的才情令人称赞,他的爱情故事也引得一些人羡慕。
他是来自福建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在一家教会里当牧师,所以家中都比较信仰基督教。这样的家庭并没有钱,他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一直努力学习。后来在自己17岁的时候考上了当时的圣约翰大学。
学校的这段时间中对他而言是一种惬意和美好,因为在这里他遇见了喜欢的女孩。女孩名叫陈锦端,是隔壁女子学校学习绘画的学生,这个女孩长得很美,画也画的很好,重要的是女孩的哥哥和他还是同一学校的同学,他被这个女孩深深吸引。
当时的他在一众的学生中也算得上仪表堂堂,一个是佳人,一个是才子,两人认识之后很快就相爱了。这件事被陈父知道后,家里人不同意他们两个在一起,因为当时的人观念还是要门当户对的,陈父在医院上班,而自己的父亲是一个牧师,家中还没有钱,无奈只能是好聚好散。
陈父觉得多少有些理亏,因为当时他对女孩很好,所以就将自己的邻居家中的女儿介绍给了他。这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廖翠凤。现在的他对其他女孩并没有兴趣,这件事也就作罢。
廖家的儿子也和他是同学,假期时邀请他来家中做客,小廖躲在门背后一直偷偷看着他,他不知不觉得被人放进了心中。后来廖母问女儿是否满意的时候,小廖点点头表示自己很喜欢,还数出了他的诸多优点,就连他吃几碗饭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母亲又说到了他家里没钱,他表示不介意,没钱都没关系的。
后来这件事经过了他家中的人同意之后,两人订了婚,但是什么时候办婚事还没有说明白,其实子在他的心中,还是一直忘不掉自己的初恋,但那又能怎么样呢?
他从学校毕业之后,就开始找工作为自己的留学做准备,也是为自己不想结婚找一个借口,但眼看着自己留学的日子就要到了,廖家人开始着急了,因为当时的小廖已经24岁了。他要出国留学,需要很多的钱,廖家愿意出这笔钱让他完成自己梦想,但是必须小廖陪着一起去。
在走之前,两个人将婚礼办了之后就一同出了国。对于这场婚姻来说,他就像是给自己重头开始的决心,将两人的婚书用火烧掉了。后来因为在去往国外的船上,小廖出了状况,他们手中的钱被用光了,没有办法的两人经历了婚后第一次共患难,他在小廖生病的时候给予了照顾和温暖,让小廖很快就痊愈了。在异国的两个人开始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日久生情这句话果然不是骗人的。
到了美国,他们就开始了留学中的婚姻生活,翠凤不愧是钱庄人家的女儿,很会精打细算,就那么一点钱,饭菜也能做得花样百出,让林语堂刮目相看,从此断了再去找锦端的心。
后来,林语堂来到上海,蔡元培聘请他做了研究院的英文编辑。有了稳定收入,他把妻女都接了过来,正式在上海安家落户。
这时,陈锦端已经学成回国,在上海中西女塾教美术,求婚的人踏破了陈家门槛,锦端不为所动,她心里还装着林语堂。翠凤善解人意主动请来锦端作客。每次锦端要来,林语堂都十分紧张,女儿不解就问妈妈,翠凤笑着说,“爸爸曾喜欢过你锦端姨。”
锦端眼见林语堂一家人和乐融融,林语堂已习惯了翠凤的精心照料,整天叼着烟斗欣赏着庭院美景,享受着安逸的婚姻生活,终于决定结婚。
生活中,如果廖翠凤生气了,林语堂连话也不说一句,保持沉默。倘若真的吵架了,也是吵过就算了,他的绝招是“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他说:“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她生气。”
1935年9月,林语堂创作的《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出版,短短4个月该书重印7次,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林语堂在西方世界出名了。
当很多文化名人抛弃旧家庭的发妻,另找时髦的知识女性时,翠凤也担心丈夫会喜新厌旧,林语堂就安慰她:“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有人问他:“你的婚姻没问题吗?”林语堂笃定地答:“没问题,妻子允许我在床上抽烟。”
文人身上总有诸多怪癖,名气如林语堂者更有甚之,但翠凤总能应付自如。翠凤一生都在纵容丈夫,不曾阻拦他前进的脚步,还随时把他像孩子那样照顾得周到。他们相濡以沫,恩爱有加,互相体贴和关心,堪称夫妻中的典范,林语堂得意地说:“我把一个老式的婚姻变成了美好的爱情”。
1969年1月,夫妇俩庆祝结婚50周年,林语堂给翠凤买了一个手镯,手镯上刻着若艾利著名的《老情人》: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
上一篇: 林语堂的爱情名言
-
下一篇: 林语堂发明了哪种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