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周厉王改革为什么失败了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9:01:25

西周从昭王起就已“王道微缺”(《史记•周本纪》)了。到周夷王时,四周方国部落交相发动对周的进攻和侵扰,出现了“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史记•楚世家》)的局面。周王朝的共主地位受到挑战,政治经济下降的幅度惊人。至夷王之子厉王胡即位时,周王朝的统治大厦根基已经动摇了。

一个最重要的事件是在今南阳东北一带原来臣属于周的噩国,看到周的势力衰弱,就乘机叛周。噩侯联络南淮夷和东夷部落,出兵进攻周的东部疆域和南部国土,声势浩大,气势凶猛,一直打到东都成周(今洛阳市)附近。

周厉王在处理这件事上显示了他的军事才华。他调来周军西六师的部队,又从北部调来殷八师的大军,从西、北两个方向向河洛地区聚集。将领禹率大臣武公的私家兵车百乘,厮御200人,徒兵千人参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周厉王击败了噩侯,保卫了成周的安全。

周厉王攻噩之战之后,居住在今安徽北部淮河流域的淮夷,又发兵向周进攻。周厉王命虢仲率兵反击,未能取胜。厉王只好亲临成周指挥反击战。周兵自洛水上游连续发动多次反攻,淮夷只得败退。

两次胜利,使周军威大振,周厉王的威望也大大提高。周厉王从胜利中看到的却是周朝的衰落。噩国、淮夷居然明目张胆的反叛,南面的楚国竟公然称王,与周厉王分庭抗礼,诸侯肆无忌惮地互相攻伐,哪里还把周王天子放在眼里?面对政治上将要失去共主地位,经济走向崩溃的破落王国,怎么办?周厉王想起了他的祖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勇气,周厉王痛下决心:改革。周厉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改革家。史书上称之为:“厉始革典”。

改革首先是启用善于改革的人才。在周代,周公和召公世袭为辅政大臣。这种世袭辅政的制度自然有很多弊端。厉王改变了的惯例,起用善于理财、时称“好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做“卿士”,任命虢公长父担任卿士之职,让他们负起振兴经济和防御外敌的两大重任。这一做法很自然地遭到了周公和召公等贵族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周厉王不用“旧章旧臣”,是“尔德不明”。

荣夷公为周厉王出谋划策,提出“专利”的口号。专利就是周王室从各级贵族占有的山林川泽所得到的经济利益中提出一部分,作为向王室交纳的物质财富。这类似于后世的收税,在后世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当时却由于周厉王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而遭到那些被侵占经济利益的贵族的反对。

《国语•周语》中记载着贵族芮良夫对周厉王的非难:“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他说一国之君能平白无故的从别人手里拿走利益吗?普通人拿走别人的利益叫做盗贼,国王这样干又算什么呢?显然也是盗贼。

客观上讲,周厉王的改革取得了某些成就。比如周朝在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地位开始恢复,外族渐渐的不敢请示中原。前面曾经说到,西周后期,楚国已经公开称王:“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熊渠甚很江汉间民和,……乃立其长子康为句宣王,中子红为鄂王,……及周厉王之时,……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史记•楚世家》的记载告诉我们,已经公开称王的楚国到周厉王时,自己去掉王号了,因为害怕周厉王伐楚。可见周厉王改革确实使周朝的国力增强了。

这样一个周厉王,按说应该成为周朝的中兴之主,为后世所歌颂。可事实恰恰相反,周厉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以大反派的面目出现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昏暴之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周厉王与他之前之后的其他昏暴之君不同,他的私生活没有任何问题。夏桀宠喜妹,商纣宠妲己,周幽宠褒姒,他们“好酒淫乐,嬖于妇人”“以酒为池,县肉为林”,追求个人糜烂的生活,至少史书上是这么说。而对于周厉王,史书上没有半个字提到他有这些弊病。

中国有痛打落水狗的传统,似乎不将被推翻者说得一无是处就不足以表示革命的被逼无奈。这也是后朝为前朝写史的传统使然。而周厉王虽然最终被推翻,却没人对他的私生活说三道四,如不是他的私生活实在找不出问题恐怕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周厉王与他之前之后的其他昏暴之君还有一点不同,他并不是被邻国以某种名义推翻。夏桀亡于商国,商纣亡于周国,周幽亡于犬戎,而周厉王通过他的改革,连最强大的楚国都自去王号,还有谁敢起兵讨伐他呢?偏偏他亡于自己的臣民。

厉王的改革尤其是“专利”政策,严重损害了贵族、国人的利益。“国”指的是王所居都城及其近郊,“国人”就是指居住在上述范围内的人。在周厉王的年代,国人有参政议政权力。王应该针对一些重大问题征询他们的意见。这时,国人开始公开议论周厉王的过失。一时人心浮动。周厉王作为中国历史的第一位改革者,面对反对声音,他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供借鉴。为了确保“革典”的进行,他采用了最简单、直接、幼稚、粗暴的手段——高压止谤。

他命令一名卫国的巫师建立一个机构。这个机构的成员分散在京城中的每个角落,监视在公众场合发表议论的国人。发现反对声音,就要杀掉。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周厉王这样干,自然被反对派指责为“暴政”。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大家见面只是用眼睛打招呼。留下一个成语叫“道路以目”。

周厉王做了一个愚蠢的掩耳盗铃者。他听不到了反对声音,不代表没有反对者。过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厉王逃到彘。这件事叫“国人暴动”。暴动成功后,周公和召公又出来联合执政,这在历史上叫做“共和”,时为西元前841年。

周厉王很可能至死不明白,自己一心为国为什么落到如此下场。难怪,他是第一位改革者,自然没有改革的经验。直到时间过了几千年,人类经历了大小无数次改革,我们才能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改革的措施是否能够提高生产力。周厉王在没有提高生产力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行政权力重新分配现有的利益,失利者自然不会答应。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