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背叛吴国投靠曹魏
张郃是魏国的名将,也是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之一。然而张郃在投降曹操之前是韩馥的部将,韩馥出让冀州后,张郃又跟随了袁绍。
张郃在袁绍帐下也立了不少战功,但是在官渡之战时,张郃突然投降了曹操,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袁绍的昏聩
袁绍我们很清楚了,他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人,而且他很喜欢责备他人,出了问题都是别人的错,从来不从他自身找问题,是一个过于好面子的人。
由于他的家族很有名望,因此他才得到军阀联军盟主的位置,但是他却认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自以为是,最后导致一败涂地。
比如,官渡之战时,袁绍派淳于琼在乌巢督办粮草,曹操就率精兵突袭乌巢。张郃这时就认为,曹操英勇善战,肯定会击败淳于琼,如果淳于琼战败,那么袁绍的基业也就完了,所以张郃建议发兵去救乌巢。
但是郭图却认为这时应该进攻曹操的大本营,曹操就会回救,这样淳于琼就可以解救了。但张郃提出反对,因为曹操的大本营很牢固,短时间内是攻不下来的,如果淳于琼被俘虏了,那么袁军就会都被俘虏。
但是袁绍听了郭图的建议,派轻骑去救淳于琼,派张郃,高览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这一战略就是个错误,袁绍想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来解救淳于琼,然而用错了地方。
围魏救赵是因为魏国大本营空虚,实力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用围魏救赵,曹操的大本营的主力军并没有出动,所以张郃才建议用主力去救乌巢。
但是袁绍没有军事头脑,缺乏战略思想,对形势的分析判断错误,结果不出张郃所料,张郃攻不下曹操的大本营,同时乌巢也被曹军烧了。
郭图因为他自己的建议失败了,就诬陷张郃,说张郃对袁军的失败很高兴,且出言不逊,张郃害怕袁绍追究责任,这才投降了曹操。
因为张郃不投降曹操,很有可能被袁绍杀害。袁绍这个人不会承认是他自己的错误,他只会怪别人,认为失败都是将领的错误,要追究将领的责任。
张郃久攻不下曹营,回去就是死罪,投降了还有一线生机,因此张郃为了他自己的性命,不得不投降曹操。
2、曹操爱才
张郃攻不下曹操的大本营就一定要投降曹操吗?也不一定,但是当时只有曹操在众多军阀头目中是最爱才的,那么刘备,孙权爱不爱才呢?
当然,他们也爱才,但是官渡之战时,刘备还没有成气候,孙权的势力也不强大,大家对他们都不是很了解,而曹操在官渡之战之前,就有了一定的势力了,只是军队的规模不如袁绍大。
因此曹操到处招兵买马,只要愿意归顺他的人,他都接受,并且很欢迎,如果归顺他的人确实很有本领,有才气,他都加以重用,比如郭嘉等。
曹操爱才这一点,当时所有人都是知道的,曹操要统一中原,不爱才,是不可能做到的。张郃在袁绍军中,并不受袁绍的器重,如果出现失误,就要被问罪,而且袁绍为人还很主观,小气。
因此张郃在攻打曹营时,久攻不下,如果继续攻打下去,很可能全军覆没,如果退兵,那么袁绍就会治罪于他。
张郃觉得曹操比袁绍强,而且曹操是个干实事的人,日后必有大的作为。跟着袁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如就近投降曹操,也许还能得到曹操的重用,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他的才华,也能获得更丰厚的礼遇。
于是张郃当场就投降了曹操。所以曹操爱才是吸引张郃投降他的一个主要因素。
张郃其实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将才,然而袁绍无德无才,逼走了张郃,使得曹操轻易地得了一个人才。
张郃在提出主力救乌巢时,就证明了他是一个有谋略,懂军事,会看形势的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可是袁绍不识人,信错了人,爱听好话,是一个庸才,最后官渡战败,也是咎由自取,是必然的结果,不值得同情。
曹操爱才的名声在外,因此无形中得了很多人才,比如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很多部将都跟了曹操,攻打荆州时,刘表的很多部将也投降了曹操。
所以我们看到“人和”是很重要的。曹操能建立魏国,也是因为他重视人才。
从张郃投降曹操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公司的管理层要重视人才,不要只听好话,要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安排工作。
-
上一篇: 张郃和魏延究竟谁更厉害
-
下一篇: 姜维为什么忠心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