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为什么谏迎佛骨
公元819年12月12日,被贬的韩愈终于等来了皇帝的体谅,改任袁州刺史,在这一天动身离开潮州。
韩愈被贬官的原因,与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有关,这就是著名的“谏迎佛骨”事件。“谏迎佛骨”标志着儒家面对佛教的一次重大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促使韩愈发起“古文运动”。
我们首先来看,韩愈为何要抨击佛教呢?让我们先回到韩愈被贬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818年。当时,管理宗教事务的功德使告诉唐宪宗,据说每隔三十年就必须迎奉佛骨,才能致使国泰民安。唐宪宗谨记这件事,在第二年春天,便将迎奉佛骨一事诏告天下。所谓的佛骨,到底有什么来头呢?
佛骨有个较为通俗的名称,就是“舍利子”泛指得道高僧的骨灰,而唐宪宗迎奉的佛骨,是传说中释迦牟尼的手指,藏在(古)陕西凤翔的法门寺。(现)陕西宝鸡扶风县。
按当时的计划,佛骨得先迎进宫供奉三天,再送到民间的各个寺庙,供人民瞻仰,于是朝野上下开始为此奔忙。但是,这场“盛事”,却被韩愈当成了“弊事”,毅然上书给唐宪宗。他认为奉迎佛骨是极为铺张奢侈的事情,劳民伤财,希望能够停止操办奉迎仪式。而这个行为,直接触犯了皇帝的底线。
第一,唐宪宗是一位虔诚的信徒,众所皆知,为了顺应皇帝爱好,朝臣纷纷捐钱做法事,但韩愈却反其道而行,在兴头上浇冷水,这让皇帝绝对不能忍受。
第二,唐宪宗不是第一位迎奉佛骨的皇帝,在他之前,共有五次迎奉大典。这五次分别是,唐太宗打开法门寺,从中拿出佛骨;第二、三次,因武则天需要佛教思想的支持,将佛骨迎进宫中;第四次则是在唐中宗时期,韦皇后想学武则天,同样将佛骨迎入宫中。因此,韩愈的进谏,更有毁坏传统之嫌。
第三,韩愈呈上的《论佛骨表》,用词过激,言语失当。文章里提到,所有信奉佛教的前朝皇帝,都难逃早逝的命运,且国运极为衰微,遭遇外敌往往无力抵御。在当时,这些言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无怪乎唐宪宗暴跳如雷。
最终,在裴度等人的冒死进谏下,韩愈保全了性命,但是被贬到了遥远的潮州。此刻韩愈难以预料自己的命运,但不后悔这次的进谏,因为他定要恢复古代的儒家文化,这也是他反对佛教的理由。
为什么韩愈要做这件事呢?
从个人而言,韩愈受儒家经典影响甚深,根源来自他爱读圣贤书、爱写古文的习惯,然而“败也古文,成也古文”,在四字句或六字句的骈文当道的时代,他多次名落孙山,却幸运地被古文家陆贽、梁肃所看重,终于得以入朝为官。
后来,韩愈担任了“国子监四门博士’致力于教导儒家经典,可知韩愈的人生几乎是与儒学为伴的。
从社会环境而言,中唐时期受“安史之乱”的影响,民生凋敞,久久不能平复,韩愈支持儒家思想,是因为他有济世之心,反观佛教倡导四大皆空,又极为铺张浪费,令韩愈不齿。
从文学发展而言,韩愈认为,魏晋以来写骈文的风气过于盛行,但文章思想极为空洞,因此推广写作实质意义的文章,期盼将唐代气象焕然一新。
基于这些原因,韩愈与友人一同推动“古文运动”的诞生,而韩愈也确实以身作则,专注写作与实践儒家思想。比如,他透过置办学校、赠送图书来建设潮州文化,还写了许多祭文,为当时受灾的潮州祝祷,如《祭鳄鱼文》、《祭城隍文》、《祭界石神文》等名篇,都是当时所写。但是,古文运动”却以失败告终。
第一,唐代科举制度,对文章有严格的规范,必须要写“四六文”,因此在这个条件下,古文创作无疑给文人增加了额外负担,尤其写作还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宗,太过阻碍个人情感的发声,难以受到认可。
第二,韩愈用“尊王攘夷”作为口号,试图全面推广儒家思想,但唐代是具有夷狄血统的王朝,李氏家族就是鲜卑族群的后代,根本不可能实现“攘夷”,这个口号恐怕难被大众接受。
第三,从文化与思想的大背景来讲,当时朝野上下都将精神投注于佛教,韩愈想要通过“古文运动”来恢复儒家正统难以成功。在唐懿宗时,朝廷举办了历来规模最大的奉迎盛典,皇帝下令用水银、金玉打造陪衬品,百姓纷纷割断手臂、放火烧头来祭拜佛骨,极度丧心病狂。
由此可以想见,这不是韩愈同他的好友们可以轻易改变的。即使他们短暂建立了古文写作的风气,也因后继无人而难以延续,中断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但是上天还是悄悄给了韩愈意想不到的礼物,那就是在宋朝实现了他复古的理想。宋朝是纯属于汉人的王朝,文坛又出现多位如欧阳修、苏轼、朱熹、陆九渊等儒士,强有而力地带动儒家文化,自此“四书”成为科举题目,散文成为通行文章,复古运动正式完成。
从韩愈“辟佛”到发起“古文运动”,韩愈一直坚持儒家的“道统”正是因为“道统”的存在,我们中华文化才能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的同时,保持儒家思想的主体性。
-
上一篇: 唐宪宗迎佛骨
-
下一篇: 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