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王莽篡汉为何无人阻止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5:55:51

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这件事情,一直被当作是西汉和东汉的分界,后世人看当时的情况,可能会觉得,王莽篡汉是违背了汉朝宗室的意愿,自己强行篡权建立新朝,所以后来才会被刘秀所灭掉。但是,篡位这种事情怎么可能那么简单,自己一个人说篡位就篡位,没有其他人的支持,王莽是绝不可能会成功的,换句话说,当时一定是有人支持王莽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人反对他,甚至连百姓也很支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白居易《放言》五首诗之一的最后两句,我们都知道其中之意,这是对王莽否定在前,肯定在后。尽管王莽的新王朝与秦王朝统治的时间一样长——都是十五年,但班固写的《汉书》只是将《王莽传》附在其末。

不过班固还能将其事迹如实记录:不管是好的坏的,为王莽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使后人对他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古代历史学家对王莽的评价,对当代历史学者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只从"奸诈虚伪"的角度来评价王莽,将之列入"昏君"之册,几乎是众口一词。

一笔抹煞王莽是否公允?对他的评价能否只从篡位和奸诈虚伪以及其改革失败着眼?应该怎样评价如此复杂的历史人物?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做系统的,辩证的探讨。要正确评价王莽,先要弄清楚他"篡位"前的历史背景,这可从两方面来说明:

(一)西汉统治已不可救药

西汉出现的社会危机,其病源在于土地和奴婢问题上。西汉初,因楚汉相争,人民死的过半,大量土地荒芜,由于汉高祖采取"重农"政策,生产逐渐获得发展,土地还不成为问题。

文帝时,土地兼并开始严重,很多农民因破产沦为奴婢。文帝为缓和社会矛盾,继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社会危机一度减轻。武帝时,官僚、地主、大商人三位一体兼并土地,剥削农民,农民沦为奴婢的更多,之后,汉代历代皇帝,不仅不愿或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人为地加速土地兼并的进程。

成帝时,不仅诸侯、官吏、地主强占民田,成帝本人也在民间占有大量田地。哀帝时,大臣师丹、何武等提出"限田限奴婢之议",政策制订了,却遭到外戚丁氏、傅氏和弄臣董贤的反对,哀帝也带头破坏"限田"政策,他一次就赐给董贤田地二千顷,"限田"政策只好束之高阁。因之,地主剥削越来越重,农民穷困越来越甚。

由于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土地越来越多集中于少数豪强地主的手里,农民越来越破产沦为奴婢,使之成为西汉末期的两大社会问题。因这两个严重的问题解决不了,人民日益穷困,只能铤而走险。早在成帝时,流民、士兵、刑徒的起义到处发生:到哀帝时,人民反抗的形式多种多样,波及的范围更其广阔,局势更其严重,刘氏王朝已岌岌可危了。

造成如此局势,是由于西汉后期昏君辈出。汉元帝是个糊涂皇帝,只知追求享乐,不问政事。他任太子时,因其好儒非法!,其父宣帝预言:"乱我家者太子也"。

果如宣帝所料,在他统治期间,中央集权削弱,社会危机日深,豪强地主兼并之风更盛,官奴达十余万,西汉王朝趋于衰落,其继位者汉成帝更荒淫昏庸。他最信任外戚,任太后同母弟王风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总揽朝廷大权,同日封太后异母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侯,世人称"五侯"。

外戚王氏集团权倾天下,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五侯大都骄奢淫逸,横行霸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连汉成帝也受制,要任一个官不得王凤点头也不行。他虽知王风太骄横,因有太后庇护也无可奈何。当然,主要还是因他对政事毫无兴趣,故乐得把它交给王氏集团,自己可以尽情游玩享乐。他经常微服出游,斗鸡走马,有一次微行过阳阿公主家,悦歌舞者赵飞燕,便召她及其妹入宫(后封赵飞燕为皇后,其妹为昭仪),从此,只在两美人帷帐中厮混,乐在其中。

继位的汉哀帝也像成帝一样信任外戚,他在位时,王氏集团被排挤,其舅家丁氏、祖母家傅氏受到重用,丁、傅家族同样飞扬跋扈,渔肉人民。哀帝这人比成帝更荒唐,成帝好女色,他却喜欢男色,对娈童董贤宠幸无比,赏赐无数。谏议大夫鲍宣、丞相王嘉先后对他苦谏,因刺中他的痛处,鲍宣被充军,王嘉被下狱,绝食而死。

哀帝对董贤更加宠爱,竟下诏任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把国家行政大权交给一个才二十二岁毫无从政经验的弄臣,昏庸得惊人!更其荒谬的是:有一天,他在宫中欢宴蕈贤及其亲属,酒酣,他视着董贤笑说:"我欲效尧禅舜,让位给你怎样?"(《汉书·董贤传》)痴呆如晋惠帝司马哀还知恋帝位,汉哀帝竟想让位给弄臣,堪称超级昏君!

西汉后期一朝比一朝腐败,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人民"七亡七死"已活不下去了,统治者统治不了也不想统治了,西汉王朝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其不亡何待!在人民中早就传有"汉运将终"之说,连最忠于汉朝的刘向也认为汉朝的命运已经完结了,篡汉或代汉之事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了。

(二)王莽"篡位"势在必行

公元前10年6月,年仅二十五岁的哀帝死了,哀帝无子,哀帝祖母傅太皇太后和哀帝母奉丁太后也在早些时候一年死了,这时立嗣大权就只掌握在太皇太后王政君手里,她到未央宫去取皇帝玺绶后,下诏免去董贤大司马职务,由王莽做大司马,接管国家一切大权,立一个五岁的娃娃为皇,是为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听政。于是,国家军政大权又全归王氏集团。

初,王莽因伯父王凤、叔父王商的推荐,姑母王太后的提携,逐步高升,官至大司马,后因得罪傅太后被迫辞去大司马职务,受这次排挤的教训,他深知要巩固王氏集团的统治地位,必须清除其他外戚势力。其打击矛头先是指向外戚傅、丁集团,凡其家属为官和依附的官僚一概免职。为防止平帝的外家渗入朝廷,规定平帝母中山孝王后卫姬及其舅关内侯卫宝、卫玄仍留在中山,严禁来京师。

据说王莽后来毒死年仅十四岁的平帝,《汉书·平帝纪》只称驾崩,但以理推测,他毒死平帝是可能的。王莽既然把帝外戚几乎杀绝,如果留下平帝,他长大亲政后是绝不会放过王莽的,王莽从其王氏集团利益出发,毒死平帝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平帝死,王莽立年仅二岁的孺子婴为帝,其篡位意图已很明显。这时,汉室已名声扫地,人们对它不存在任何希望,而王莽的声誉这时却达到了高峰,获得汉室贵族。官僚和各阶层人民的大多数拥护,王莽和平篡位,建立新王朝以代汉是势在必行了。据《汉书·王莽传》和有关人的传记载,王莽在未篡位前,确是做了不少值得称赞的事:

关心穷人,为民做事

每次发生灾害,他都不吃荤腥,只进素菜,以表示对灾民的关怀,同时想方设法帮助和赈济灾民。公元2年,郡国发生旱灾蝗灾,王莽主动提出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交给大司农救济灾民。由于王莽带头捐献,公卿豪富纷纷响应,献出田宅救灾的有二百三十人。他派使者到各地发动人民捕捉蝗虫,按捕得蝗虫数量多少给酬,并根据灾情轻重,免去或减少农民赋税。

在发生瘟疫的地区,王莽下令腾出房子,组织医生给病人治病。为使流亡的贫民有住宿地,又在长安城中建五个里,有住宅二百座,让贫民居住。

他对下级官吏和贫穷的读书人也给予帮助。他常常把自己封邑里的租税收入全部分送给收入微薄的官吏和贫穷的读书人。对无依无靠的老年穷人,也给予一些适当的照顾。

西汉后期的皇帝穷奢极侈,公卿、列侯享乐腐化,有那几个管人民的死活,而恰在这时出现这个王莽,对人民是如此关怀,对自己是如此俭朴,对比之下,人们能不心向往之。不管王莽出于什么动机,对他做的这些好事,应予充分的肯定。

执法如山,不分亲疏

评价王莽时,论者都认为他是个纯粹儒家,其实他也是个法家,是儒法兼用的人。儒法兼用已为汉统治者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统治方法。在实行法治中,一些法家在理论上喜谈"王子犯法,与庶人同罪",话虽如此,包括那些法家有几个能实行?连执法最坚决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王子犯法却黥其师,不敢动王子一根毫毛。

而王莽呢?是在历史上真正做到"王子犯法,与庶人同罪"的人。他的第二子王获杀死一个奴隶,王莽痛责王获,令他自杀偿命。以王家的权势,即使杀死一个大官也算不了什么,何况在那个奴隶贱如牲畜的时代,杀死一个奴隶只不过是宰一条狗,这又算是什么,而王莽竟以"杀人者偿命"来处理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此执法如山,古今有几人?

重视知识,网罗人才

王莽本人就是个大知识分子,他懂得知识的重要,更知道人才之可贵,故在为平庸辅政时,搜集各种书籍,广招各种人才。公元4年,他在京师大兴土木,建造了明堂,辟雍,灵台,还为学者兴建宿舍一万栋;设立《乐经》博士,增加各经博士数额,每一种经典都增加到五人。又广泛征求,凡能解通儒家学派六经中一经的,并教授学生十一人以上的,以及藏有《礼记》、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尔雅》、《史篇》等,或能够通晓其意的,都可乘坐政府的驿马车前来首都长安,当时天下各种有才干有奇异能力的人士,纷纷响应王莽的征召,先后来到长安的有一千多人。

王莽要他们把所知道的都记下来,以便重新审编,使谬误得到纠正,不同得到一致.王莽还征求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应征前来的水利专家有一百多人。由于王莽广泛网罗人才,公车府里人才济济,热闹非常,京师里一派文教昌盛的景象。试问:在封建统治者中,能像王莽这样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有几人?

上封皇族,下惠僚属

王莽对于刘家皇族格外施恩,对于他的僚属也经常照顾。他接受安汉公封号时拒绝接受给他的二万八千户的封赏,建议用来先行封赏刘姓皇族诸侯王的后代及高祖以来的功臣子孙,大者封侯,或赐爵关内侯食邑,然后再封赏现在在位的。

有一次,他就封宣帝曾孙三十六人为列侯,其余汉室皇族皆增加产数或封爵,并各赏赐财物。对二千石以上年老退休的官吏,终身给年俸禄的三分之一。他经常把自己的俸禄和皇帝的赏赐分给僚属。

由于王莽关心穷人,为民做事,执法如山,不分亲疏,重视知识网罗人才,上封皇族,下惠僚属,在全国引起了好的影响,获得了举国上下的拥护。

如他被排挤遣回封国时,令次子偿奴命,人们反映很好。在封国三年,就有官吏二百多人向朝廷上书,为他呼冤,"贤良周护"、宋崇等还在考卷上,歌颂王莽的功德。王莽女儿被选为皇后,朝廷赏他新野田二万五千六百顷,王莽上书坚辞,这又一次得到广大官民的赞扬,上书歌颐他的前后有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正因王莽如此得人心,加上辅政期间,日夜操劳,勤于政务,采取种种有效措施,稳定了哀帝以来的动荡政局,社会出现了安定的景象。因之,他的官位步步高升,由大司马到安汉公,由安汉公到宰相,由宰相到加九锡,由加九锡到摄皇帝,由摄皇帝到假皇帝,最后由假皇帝到真皇帝,王莽不用动一刀一枪,用和平手段夺得了汉家天下,做了新王朝的皇帝。至于登基后改革失败又丢了天下,这已经是后话了。

本文标签 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