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大唐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谁功劳大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4:32:50

李光弼和郭子仪两人同是大唐的名将,据史书记载,李光弼本是契丹人,父亲是契丹族的酋长,在归顺唐朝不久后,李光弼的父亲便战死于沙场。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身为烈士后代的李光弼从军之后,便得到了大唐名将王忠嗣的器重。王忠嗣经常对别人说:“光弼必居我位。”,意思是说李光弼以后一定能坐上我的位置。而郭子仪则是出身官宦人家,与李光弼相比,郭子仪则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直到57岁的郭子仪才做到朔方右兵马使。从这点来看,李光弼比郭子仪才华更早一些为世人所看重。

公元755年冬天,安史之乱爆发,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伙同史思明以“忧国之危”,“奉皇上密诏讨伐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造反。这一场叛乱,可以说是给了李光弼和郭子仪两人一个得以施展才华的历史绝佳舞台。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得以上任朔方节度使,同时经过郭子仪的推荐,李光弼也当上了河东节度使,两人开始独当一面。在叛乱发生初期,李光弼、郭子仪主要在北方集结各路兵马,重新部署兵力以收复失地。然后两人分别奉命与唐肃宗会师灵武,接着两军合整,军队精英全部由郭子仪带走,前去收复长安与洛阳。另一方面李光弼则带领5000弱旅奔赴太原,阻止叛军西进。

公元756年4月,李光弼和郭子仪联手接连在沙河、嘉山等地击败叛军名将史思明,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的交通线。接着李光弼到太原后,以绝对的劣势兵力又再度击败了史思明,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保住了大唐的心脏城市太原。郭子仪则一路西进,在各民族的帮助下,郭子仪经过几番苦战,最终将失落于安禄山之手的长安与洛阳,重新纳回大唐的地图板块。从战绩上来看,两人平分秋色,实在难分伯仲。

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唐王朝当中的政治斗争变得更加残酷,即使唐代宗即位后,他仍然信任与重用太监,以至于程元振、鱼朝恩等辈继续左右朝纲。这个时候,郭子仪的优势就更加体现出来了。郭子仪更为让后人所看重的不是他的盖世战功,而是他为人宽厚的性格,深谙进退之道,因此他很少得罪人。在朝廷斗争中,郭子仪也从不站队。

比如公元767年发生的郭子仪祖坟被盗事件,舆论上都指明可能是当朝权臣鱼朝恩指使人所为,但是郭子仪不以为然,也不为所动,从而稳定了朝局。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李光弼身上,那么李光弼与鱼朝恩两人肯定是不闹到“你死我亡”的结局不罢休。因为李光弼就是一个为人严肃,深沉刚毅的人,他从来都是从严治军,因此畏惧李光弼的人自然也多,甚至可以说是李光弼得罪的人多。最可怕的是深受皇宠的权臣程元振与鱼朝恩都与李光弼不合。

在得知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因程元振进谗言而被杀害之后,一代名将,执法如山的李光弼终于知道与权臣抵抗会有怎样凄惨的下场,于是李光弼不再敢入朝。李光弼也从此失去了往日的威严,终因羞愧成疾,于57岁时去世。李光弼去世之时,郭子仪已经67岁了。在人生的暮年,郭子仪再一次大放异彩。先是762年,朔方发生兵变,重病将亡的肃宗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将郭子仪召入宫中,委托郭子仪平定兵变。779年,唐代宗去世,唐德宗继位,八十三岁的郭子仪终于得以回家享福。781年,85岁的郭子仪去世。从人生结局来看,郭子仪则完美胜过李光弼。

本文标签 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