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顿的人物简介
蹋顿(?-207年),东汉末年辽西乌桓(亦称乌丸)的首领,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总摄三王部。骁勇善战,才略过人,史称:“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人物简介
在袁绍与公孙瓒相争之际,蹋顿曾出兵协助袁绍,击破公孙瓒。袁绍因此假传朝廷诏命,赐予蹋顿及三王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人单于称号及印绶。后来,难楼、苏仆延率其部众奉立楼班为单于,蹋顿于是退位为王。袁绍死后,继承人袁尚被曹操打败,转而求助蹋顿,当时幽州、冀州官吏百姓奔逃到乌桓有十万多户,袁尚企图凭著这些兵力及人力,夺回河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自出征乌桓。八月,在柳城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袁氏的军队,蹋顿在此战中被曹操的先锋张辽临阵斩杀。
八月,曹操登上白狼山,突然与乌桓军相遇,而乌桓军军力强盛。曹军的车马、重兵都在后边,身披铠甲的将士很少,曹操左右的人都感到畏惧。但曹操部将张辽则极力劝说曹操立刻与乌桓军队进行交战,壮气奋发。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又在高处看见乌桓军虽多,但阵势不整,于是将自己的指挥旗授予张辽暂用,任命大将张辽为先锋,乘乌桓军阵形变动之机,发动猛攻。
乌桓遭到突然冲击,阵势大乱,乌桓单于蹋顿本人也被张辽临阵斩杀,一说为曹纯部虎豹骑俘获后斩首,乌桓兵死者遍野。曹操挥军追击,收降胡、汉人口二十余万,大获全胜。袁尚等人投奔平州(今辽宁辽阳北)公孙康。九月,曹操率军从柳城还师,一路历尽艰辛。当时天寒,又遇上大旱,二百里没有水,军队缺乏粮食,只好杀死几千匹战马作为军粮,挖地三十余丈才见到水。第二年正月,曹操才回至邺城。
历史评价
陈寿《三国志》:“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范晔《后汉书》:“石槐骁猛,尽有单于之地;蹋顿凶桀,公据辽西之土。其陵跨中国,结患生人者,靡世而宁焉。然制御上略,历世无闻;周、汉之策,仅得中下。将天之冥数,以至于是乎?”
叶适:“以汉髙灭秦、项之威,而匈奴项领,受围平城。光武百战百克,遂定海内,而卢芳连胡扰边,终其身不能屈。乌丸蹋顿之暴,不减前世。曹操亲伐,一战斩之,徙其部落,遂为名骑,所向有功,何其壮也。”
文学形象
在《三国演义》三十三回中有描写到袁绍和与乌丸的友好关系,蹋顿相助败给曹操后逃往北方的袁尚、袁熙,和曹操对抗。曹操骑着马在白狼山的高处瞭望,见蹋顿军的人数虽多,但阵形不整,于是对张辽说:“敌兵不整,便可击之。”之后张辽带领许褚、于禁、徐晃三人兵分四路下山,乘乌桓军阵形变动之时,发动猛攻。乌桓军阵形大乱,张辽并将蹋顿斩于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