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李隆基的哥哥是谁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2:33:06

李宪(679年—742年1月5日),本名李成器,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长兄,母为肃明皇后刘氏。

初以皇孙,封永平郡王。武周时期,授左赞善大夫、寿春王。唐中宗李显复位后,迁员外宗正卿。唐睿宗复位,景云元年(710年),晋封宋王,授左卫大将军。拒绝成为皇太子,让位于平王李隆基。颇能诗歌,通晓音律,善击羯鼓和吹笛。唐玄宗即位后,历任太子太师、司空、雍扬岐泽泾州刺史、宁王。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欲朝政,为唐玄宗所敬重。

开元二十九年(742年1月),去世,享年六十三,追封为让皇帝,葬于惠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宪,本名李成器,为唐睿宗李旦的长子。成器少年时才气过人,成年后精通音乐,尤其对西域龟兹乐章有独到的见解。

唐高宗李治即位初年,封李成器为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年),册立为皇太子,当时他才六岁。李旦被降为皇嗣后,武则天册授李成器为皇孙,与他的五个弟弟同一天离朝廷到封地做藩王,开建府署,设置僚属。

长寿二年(693年),改封寿春郡王。长安(701年—704年)年间,调任左赞善大夫,并加银青光禄大夫。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改封李成器为蔡王,升任员外宗正卿,加赐实封四百户,加上原来的共七百户。李成器坚决辞谢,表示承担不起大国的封邑,依旧封寿春郡王。

辞让太子

景云元年(710年),晋封李成器为宋王。同月,李旦再次登基,李成器授左卫大将军之职。当时将要立皇位继承人,因李成器是嫡长子,而平王李隆基(唐玄宗)又有讨平韦氏的大功,故久久不能定。李成器辞让说:“储君,是国家的职位,太平时节就以嫡长子为先,国难之时就应归于有功的。若处理不当,就海内失望,这不是国家吉祥事。臣斗胆以死请求不要立我为储君。”李成器成天涕泣坚决辞让,言语很恳切。当时,诸王和公卿也说李隆基有社稷大功,适合做储君。李旦很赞赏李成器的心意,就同意了。

李隆基又以李成器是长兄,又一次上表固让,李旦不许,就下诏:“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是朕的长子,本当立为储君,但以三子李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共睹,由此,我以其诚心让位,言在必行。天下大公,诚不可夺。从天人之愿,立隆基为储君,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另外加实封二千户,赐五色绸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户,大住宅一区,良田三十顷。”同年十一月,拜尚书左仆射,不久又任司徒,太师、都督之职如故。次年,李成器上表辞让司徒之职,拜太子宾客,兼扬州大都督如故。

当时,太平公主暗地里另有图谋,姚崇、宋璟等请求调出李成器和申王李成义为刺史,断绝心怀不轨人的心,由此,李成器以司徒兼蒲州刺史。李隆基曾制了一床被和长枕,将与李成器等共申兄弟亲情。唐睿宗李旦得知,非常高兴,大加赞叹。

备受荣宠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隆基登基,是为唐玄宗,晋封李成器为司空。到李隆基讨平萧至忠、岑羲等人后,李成器又晋位为太尉,依旧兼扬州大都督之职,再加实封一千户。一个多月后,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和扬州大都督之职并停。

开元初年(713年),历任岐州刺史、开府如故。

开元四年(716年),避昭成皇后的尊号,改名为宪,封为宁王,实封五千五百户,历任泽泾二州刺史。

手足情深

当初,玄宗兄弟在圣历初年(698年)搬出宫廷居住,五人分院同居,号五王宅。

大足元年(701年),随武则天到长安,赐给在兴庆坊的宅第,也称五王宅。到先天年以后,兴庆坊是李隆基住过的宅第,因此这宅第就成了宫。李宪在胜业东南角赐宅,申王李捴、岐王李范在安兴坊东南赐宅,薛王李业在胜业的西北角赐宅,府邸相望,环绕于宫的四周。李隆基在兴庆坊的西南置楼,西面题的是: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的是:勤政务本之楼。李隆基经常登楼,听到诸王府的乐声,便召他们登楼同榻宴饮,有时就亲自到他们宅第,赐金分帛,给他们最大快乐和赏赐,诸王每天在侧门朝见,归宅之后,吃酒作乐、击毽斗鸡,或者到近郊追逐鸟兽,或者在别墅作乐,天天不断。游玩所到之处,中使相望,都认为天子兄弟之间友爱,近古无比,彼此之间无隔阂。

李隆基对兄弟的友情特深,即使有谗言挑拨离间,但仍友爱如初。李宪尤其恭谦小心,从不干议时政,也不与人交结,李隆基也特别信任看重。李隆基曾给他和岐王李范等写信,说:“

过去魏文帝有诗云:‘西山一何高,高处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朕每想到服药而求羽翼,哪里赶得上骨肉兄弟间的羽翼呢?陈思王有超人之才,能辅佐国家大事,但不让他朝见谒拜,终使忧死。曹魏的国运未襄,却遭司马氏夺权,哪里是神丸之效;舜是大圣人,不记弟弟象的恶行而亲九族,九族和睦,百姓守纪安宁。这是帝王的行为准则,到今天已数千年,天下的人都走上了善道,朕一想到这些,就废寝忘食,感叹不已。前一段时间因稍有余暇,妙选仙经,发现这一神方,古老云‘服之必验’。今分此药,愿我们兄弟同保长寿,永无极限。”

开元九年(722年),李宪兼任太常卿。开元十四年(727年),停太常卿职,仍为开府仪同三司。开元二十一年(734年),又拜太尉。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李宪卧病在床,李隆基令中使送医药和珍膳,接连不断。僧人崇一治疗李宪的病,渐渐好转,李隆基非常高兴,特赐僧崇一绯袍鱼袋,奖赏。当时,申王等人都已逝世,只有李宪独在,李隆基特别加以关怀。每年到李宪的生日,一定亲自去庆贺,在一起宴乐。过不了几天都要赐酒酪及奇珍佳肴。四方所进献的,只要自己吃了觉得味美的,马上就赐给李宪。李宪曾写的奏表年终整理付史馆留存,每年达数百页。

去世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冬,京城长安特别寒冷,凝结的霜封树,当时学者认为《春秋》中所说的“雨水冰”就是这种状况,也称之为树介,说的是它好像介胄,李宪见此景而叹道:“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树稼,谚语说:‘树稼,达官怕。’必定有大臣承受灾难,我恐怕要死了。”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742年1月5日) [2] ,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李隆基知死讯,号啕痛哭,左右都掩涕。次日,李隆基下诏,追怀其高尚品德,追谥其为让皇帝。

李宪的长子汝阳王李琎上表恳辞,陈述父亲之意,谦退不敢当帝号,李隆基不许。册封之日,内府出御衣一套,令右监门大将军高力士送李隆基的亲笔手书放在灵座之前,书称“隆基白”。又追赠宪妃元氏为恭皇后,合葬于桥陵之侧。到下葬的时候,李隆基遣中使告谕李琎等务必节俭,送终之物,不要特殊。有司准备依旧例,墓穴内放千味食一,监护使、左仆射裴耀卿上奏说:“山珍海味千余种,每色瓶,安放墓穴内,都不是时令物品。天恩每次申明让帝生前习惯,务令俭约,凡在礼外所加之物,恐怕让帝在九泉之下也会不安。伏望依礼减省。”李隆基听从,到出殡抬出灵柩时,正下大雨,李隆基派庆王李潭下泥中步送十数里,给他墓命名为惠陵。

本文标签 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