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唐玄宗轶事典故之封禅泰山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2:31:26

封禅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仪式。按史记载,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 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帝王一定是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才有资格封禅泰山。绵延几千年的泰山封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山川崇拜,而是包含着对泰山神灵的极端崇拜和有着宏大政治背景的文化奇观。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李隆基即帝位之初,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玄宗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欣然首肯,于开元十三年十月(725年12月16日)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当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来到泰山西侧的时候,突然东北风大作,从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随从人员住的帐篷被风撕破,官员们乱作一团。封禅使张说本来就为封禅之事忙得焦头烂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更使他手足无措。

为了稳定人心,他不得不出来打圆场说:“大家不要慌张,陛下是天子,如今御驾出宫,定会惊天动地,这是东海之神来接皇上封禅的。”张说的搪塞,才使大家的心稍稍平静下来,及至来到泰山脚下,天果然变得丽日晴和。但是,到了李隆基斋戒沐浴的晚上,天空突然又狂风大作,寒气彻骨。天气的再度变故,不禁使李隆基心神不宁。他停止饮食,肃立夜露之下,直至夜半。他虔诚地向苍天祷告:“我自即帝位以来,得到苍天的佐助,国家昌盛,万民安泰。我来登封泰山,本欲为万民祈福,但是,如果是我本人有什么过失,不配来泰山封禅,请上天来惩罚我本人;如果是随从的人员没有福分参加封禅,亦请上天降罪于我,随从的兵士和骑乘的马匹确实受不了彻骨的寒风,请苍天暂停风寒吧。”李隆基祈祷之后,果然风静树止,山间的气温随之转暖。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封禅,李隆基还亲自撰写了《纪泰山铭》一文,刻在山顶大观峰。

在中国历史上,封禅的帝王有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还有一些帝王,想封禅而未果,比如隋文帝、唐太宗等。司马迁说:“自古受命的帝王,没有一个不想封禅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封禅,帝王封禅需要什么条件呢?

概括起来,有统一、盛世、祥瑞这三条标准 。比如,秦始皇一统天下,在始皇帝二十八年,东巡封禅泰山,汉武帝以盛世封禅泰山,宋真宗以祥瑞封禅泰山。其实,封禅的目的,不过是皇帝粉饰太平,自我神化的,带有一种君权神授的意味。

那么,也有人说,唐太宗是有名的贤君明主,贞观之治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当时,唐太宗已经有了前往泰山封禅的意愿。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夏,李世民正式下诏封禅,并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是这时报告天上出现了彗星,不吉利。此时,魏征上奏,希望皇帝不要前往封禅。这就是《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魏征表示,天下还不富裕,祭祀封禅投入太大,老百姓难以承受。好在唐太宗从谏如流,放弃了封禅的念头。

本文标签 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