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铜人是谁发明的
针灸铜人是宋代医学教学模型。天圣五年(1027),在尚药奉御官、针灸专家王惟一主持下制作完成。计二个。铜人系青年裸体式,长短大小与真人同,体内装配五脏六腑,与真人生理结构一致,四肢及内脏均可拼拆。
外表刻有三百五十四个穴位(据王惟一专着《铜人腧穴针灸图》),旁用金字标明穴位名称。奉宋仁宗旨令,一个针灸铜人置宫中,供鉴赏;一个送医官院,作为针灸教学模型和测试医学生及医人针灸能力的工具。
简介
北宋针灸铜人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所制造,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如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取穴不准,针不能刺入。明代针灸铜人是明英宗诏命仿北宋铜人所重新铸造。于正统八年(1443)制成。北宋铜人原件遂被遗弃而下落不明。
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中医着作《黄帝内经》提出了“经络”的概念。从此,中国古代针灸医术基本形成。用针灸行医救人,必须遵循人体正确的穴位经络。起初,中医熟悉穴位,主要依靠书籍和图本。由于没有直观形象作为参考,非但不方便,而且容易出现错误。针灸铜人便应运而生。
资料记载,我国古代制作的最重要、最着名的针灸铜人是宋天圣铜人。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铜人,可说是众多针灸铜人的鼻祖。宋天圣铜人于宋朝天圣五年(1027)由宫廷医官、着名医学家王惟一主持,北宋朝廷组织全国能工巧匠铸造。当时共铸成针灸铜人两座。
铜人的身体里有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由于工匠们将铜人体内的脏腑器官雕刻得栩栩如生,铜人不仅可用于针灸学,还可用于解剖教学。这比西方的解剖医学早了近800年。
书籍
王惟一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
王惟一是宋代着名针灸学家,曾任翰林医官院医官、尚药局奉御,他对古医书中之有关针灸理论、技术、明堂图经等都有深入研究。奉旨后,他又进一步对人体解剖、穴位、经络走行、针灸主治等进行细致研究,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宋仁宗看后认为书中论述虽然精辟,但是学习的人执行起来可能还是会有偏差,于是继续下令王惟一制作针灸铜人模型,以便更感性化地认知针灸理论。
促进
有了针灸铜人,学生在进行针灸考试时,通过针灸铜人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查,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更真实的体现。铜人扎针灸考试的方法非常科学,考试前会将铜人的表面涂上蜡,用来遮盖铜人上刻的穴位、经络说明,穴位上的针孔也被黄蜡堵塞,铜人体腔内还要注入水银或水。
学生考试时,根据考官的出题,用针扎向铜人的穴位,如果针刺的部位不准确,针就不能扎进铜人体内;如果取穴正确,正好扎在被堵上的铜人穴位点,那么针很快就能刺进去,并刺到体腔内,这样拔针之后,水银或水就会从针孔中射出。学生对于穴位掌握得是否准确,可以非常明显地考查出来,而且标准统一,对于针灸教学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针灸铜人铸成后,颇受人注目,宋金战争时,金人曾以索取针灸铜人作为一项议和的条件,可见针灸铜人的重要性。但经过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后,针灸铜人还是没有保存下来,至今下落不明,在明代时曾经复制了宋的针灸铜人并被保存下来。
王惟一在完成针灸铜人制作后,又重新编成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由翰林医官院刊刻印行,政府颁行于各州进行推广。
-
上一篇: 骆宾王是个怎样的人
-
下一篇: 曹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