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宋应昌生平事迹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0:43:32

宋应昌(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字时祥,号桐冈,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祖籍浙江会稽。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生有异相,方面紫髯,望之如神人、剑客,天生豪杰。

个人生平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进士,授绛州知州。历济南知府、福建布政使,进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上《海防事宜》,预策倭患,进选将、练兵、积粟三策。官至兵部左侍郎,加右都御史。

人物事迹

历官绛州知府、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筹建营卫巡司,加强海防,颇有政声。明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封建主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吞并朝鲜,侵略中国。七月攻占朝鲜汉城、开城、平壤等地,朝鲜国王李昖逃到鸭绿江边的义州,向明朝求援。

明廷派辽阳副总兵祖承训率兵3000赴朝作战,但出师失利。明又派宋应昌为经略使,李如松为东征提督,再次进军参战。宋应昌带兵踏冰渡江,二十一年二月六日兵围平壤,堵住三城门,布置铁蒺藜几层。明军英勇善战,在火炮掩护下,登上城楼,经过两天激战,光复平壤。日军焚毙无数,余部30万众在日将平行长带领下逃往釜山。

宋应昌乘胜追击,夜烧敌军粮仓13座,使其军饷尽空。宋应昌督师猛追,进击到南原、晋州,迫使日军败退到熊川西生浦,取得了援朝战争的胜利。

万历二十一年(1593),击败日军,收复平壤、开城、黄梅、平畿、江源。派士卒于夜里烧毁龙山仓,倭兵粮饷断绝,率军进击至南原、晋州,迫使日军败退到熊川西生浦。时兵部尚书石星主撤兵议和,宋应昌因建议留兵协守,遂被召还。寻乞归。隐居西湖孤山,绝口不谈兵事。

万历三十四年(1606),逝,年七十一。著有《道器图说》、《心径茅锄》、《窥测陈筌》、《朝鲜复国经略》等。

为表彰他援朝抗日的功绩,当时的杭州政府为他在孩儿巷巷西(近长寿桥)建“经略华夷”坊,“经略华夷”坊旧时俗称西牌楼。

杭州历史上的文人多不胜举,但在援外抗争上打出国威,大败日寇得胜归朝的只有宋应昌一人。当此日本右翼势力尘嚣日上之时,纪念宋应昌显然尤具积极意义。因此,建议修复牌坊,并在附近显要之处设立一座宋应昌塑像。

人物成就

宋应昌在明万历年间的万历朝鲜战争前期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经略蓟辽山东保定等处防海御倭军务,是前线的决策者和指挥官。

人物评价

缪凤林:平壤之捷,《明史》及倭史多归功(李)如松。观此编三、四、五诸卷,则战前之预备、临战之方略,皆出于(宋)应昌之计。

主要著作

撰有《经略复国要编》十四卷,附二卷。汇集作者经略备倭军务期间及事后之奏疏、函札等。刊有沿海四镇及朝鲜图说,记述详实。对万历时抗倭史实及明廷内部和战之争均有记载,极有参考价值。

个人作品

《重过清风岭》

沧峡清风岭,岹峣今复过。泉流千仞落,树杪白云多。

节钺新承宠,疮痍旧若何。往来空传食,应愧此山阿。

本文标签 万历三大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