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古剑篇 / 宝剑篇
  •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2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3-34
  •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
    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
    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
    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
    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
    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
    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难豪杰亦曾格外钟情。
    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
    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注释
    古剑: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
    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石为昆吾,剑名昆吾,皆以山得名。铁冶:即冶铁的工场。炎:指火光上升。
    红光:指火光。紫气:即剑气。赫然:光明闪耀的样子。
    凡:即共,一作“经”。
    龙泉:龙泉县有水,曾有人就此水淬剑,剑化龙飞去,因此此剑便名龙泉剑(《太平鬟宇记》)。
    咨嗟:即赞叹。
    错镂:指错彩、镂金。金环:指刀剑上装饰的带金的环。映:一作“生”。
    风尘:指烽烟,借指战争。
    幸:庆幸。周防:即周密防卫。周:一作“用”。
    黯黯:通“暗暗”,指幽暗而不鲜明。
    文章:指剑上的花纹。
    直:通“只”。游侠子:指古代那些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英雄侠士。
    曾:一作“常”。
    中路:即中途。弃捐:指抛弃。
    “零落”句: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使雷焕寻剑,雷焕于丰城县狱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漂:一作“飘”。
    尘埋:为尘土埋没。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2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3-34
  •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的对象是龙泉宝剑。据传龙泉宝剑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有激发感奋的作用。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40
  •   此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唐诗纪事》记载:“元振(即郭震)尉通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40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赵骅 赵骅 赵骅(?-783年),一作赵晔,字云卿,唐朝邓州穰(河南南阳)人。祖先是天水人。父赵敬先,官殿中侍御史。赵骅性孝悌,善写文章,《唐摭言》称他“才美行纯”,与殷寅、颜真卿、柳芳、陆据、邵轸友好。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同榜有萧颖士、李华,又连擢科第,补太子正字,累授大理评事。后贬北阳尉。当时河东采访使韦陟很看重他,聘为宾僚。安禄山攻陷陈留时,投降安军。乾元年间,因罪再贬晋江尉。官至秘书少监。建中四年(783年)冬,爆发泾原兵变,赵骅逃匿于山谷中,不久卒。追赠华州刺史。有子赵宗儒。查看更多赵骅的诗文
  • 张文琮 张文琮 字不详,贝州武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六四〇年)前后在世。好自书写,笔不释手。贞观中,为治书侍御史。永徽初,献文皇帝颂,优制襃美。拜户部侍郎神龙中,累迁工部尚书,兼修国史。韦后临朝,诏同中书门下三品。旬日,出为绛州刺史。累封平原郡公,卒。文琮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志及旧唐书本传)行于世。查看更多张文琮的诗文
  • 南卓 南卓 南卓,字昭嗣,唐宣宗拾遗,洛阳令,黔南经略使,著有《羯鼓录》《唐朝纲领图》《唐纪年记》《驳史》《南卓文》等。他任洛阳令时,经常与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宴会游玩,谈起唐时传入中国的西域民族乐器羯鼓,白居易、刘禹锡便劝他写出来:“若吾友所谈,宜为文纪,不可令湮没也。”于是就成了《羯鼓录》。《羯鼓录》与《教坊记》一样,是研究唐代音乐艺术、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典籍。南卓与著名诗人贾岛是好友。查看更多南卓的诗文
  • 郑虔 郑虔 郑虔(691—759),字趋庭,又字若齐(一字弱齐、若斋),河南荥阳荥泽人,《新唐书》卷二〇二有传。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又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郑虔学富五车,精通经史,书画成就卓然一家,传略广泛见诸于《辞海》、《辞源》等辞书,以及历代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书法家等专业性辞典之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查看更多郑虔的诗文
  • 徐月英 徐月英 徐月英,晚唐(五代十国)江淮名妓,生卒年不详,工于诗,有诗集传于当时,今佚,现仅存七言绝句两首,外加断句一联。所谓断句即:枕前泪与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后被宋代女词人聂胜琼借去,凑成了一首《鹧鸪天》。查看更多徐月英的诗文
  • 狄焕 狄焕 狄焕,唐朝人,字子炎,梁公仁杰之后,隐于南岳。查看更多狄焕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