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山行留客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9 2、张旭.山中留客.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2011,07:19-21
  • 译文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
    山行:一作“山中”。
    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云:指雾气、烟霭。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9 2、张旭.山中留客.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2011,07:19-21
  •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8-379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贺兰进明 贺兰进明 贺兰进明[唐](约公元七四九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登进士第。安禄山之乱,进明以御史大夫为临淮节度。巡遂陷没。肃宗时,为北海太守。诣行在,以为南海太守,摄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后贬秦州司马。进明好古博雅,经籍满腹,著文一百余篇,古诗乐府数十篇,《唐才子传》均传于世。查看更多贺兰进明的诗文
  • 赵良器 赵良器 赵良器,兵部员外。诗二首。查看更多赵良器的诗文
  • 褚载 褚载 载,字厚子,家贫,客梁、宋间,困甚,以诗投襄阳节度使邢君牙云:“西风昨夜坠红兰,一宿邮亭事万般。无地可耕归不得,有思堪报死何难。流年怕老看将老,百计求安未得安。一卷新诗满怀泪,频来门馆诉饥寒。”君牙怜之,赠绢十匹,荐于郑滑节度使,不行。乾宁五年,礼部侍郎裴贽知贡举,君牙之荐之,遂擢第。文德中,刘子长出镇浙西,行次江西,时陆威侍郎犹为郎吏,亦寓于此。载缄二轴投谒,误以子长之卷画贽于威,威览之,连见数字触家讳,威矍然,载错愕,白以大误。寻谢以长笺,略曰:“曹兴之图画虽精,终惭误笔;殷浩之兢持太过,翻达空函。”查看更多褚载的诗文
  • 含曦 含曦 含曦,唐元和、太和间长寿寺僧。诗一首。唐元和、太和间长寿寺僧。查看更多含曦的诗文
  • 徐灵府 徐灵府 号默希子,钱塘(今浙江杭州)天目山人。道士,通儒学,无意于名利。居天台山云盖峰虎头岩石室中10余年,日以修炼自乐。武宗会昌初,诏浙东观察使召之,乃献诗自陈,终不赴。后绝粒而卒,年82岁。事迹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〇、《三洞群仙录》卷六。著作今存《通玄真经注》12卷,收入《正统道藏》;《天台山记》1卷,有《古逸丛书》本。《全唐诗》存诗3首。查看更多徐灵府的诗文
  • 李缟 李缟 李缟(gǎo):字、生平事迹、生卒年等皆不详,唐代诗人。著有《和三乡诗》、《送令狐秀才赴举》等。查看更多李缟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