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西施咏
  •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参考资料: 1、王向峰 .古典抒情诗鉴赏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1版 :第80页-第82页 . 2、王尧衢 .唐诗合解笺注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第31页 .
  • 译文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注释
    西施:吴越春秋:越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傅香粉:即搽脂敷粉。香:一作“脂”。
    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持谢:奉告。
    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
    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参考资料: 1、王向峰 .古典抒情诗鉴赏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1版 :第80页-第82页 . 2、王尧衢 .唐诗合解笺注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第31页 .
  •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诗的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处低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   此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的讽刺诗,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人难于辨别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发现后,大家才吃惊地感叹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本来也平常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时越国诸暨芋萝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践选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宫邀幸擅宠、娇怜命贵的艳妃,左右了吴王,支配了吴国。当然,西施这样做是有她的政治目的,但王维的本诗并不是取材她的政治图谋,而是用她入官后艳色凌人,写令人感到厌恶的恃宠擅权的官场世态。

      开始两句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是说:天下入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这种社会习俗,象西施那样的人物,安能长久地处于微贱之地?因此生活中象西施这样的人物,会有被尊贵的一天,只是时机之遇的早晚。这两句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是前两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个突出的事实证明。一个越国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原因就是因为遇到了重艳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权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贵重,如此的逻辑适合于说明历史上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贵重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醒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始,到“莫得同车归”,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现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宝贝。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象要问一问西施:“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所有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保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无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这些小人。诗中主要不是评价历史上的西施。

      诗的最后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复杂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诉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乃是现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世间确实有某些品质才能很好的人,周围的人却不理解而以常人待之,待际遇一到,被入发现后,周围的人又要群起而效法。效法者有不理解其所以然,只一味学习其所然;不免便成了效颦的东施。

    参考资料: 1、王向峰 .古典抒情诗鉴赏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1版 :第80页-第82页 . 2、徐北文评析 .唐诗观止 :济南出版社 ,1995年05月第1版 :第14页-页16页 .
  •   此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的讽刺诗,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人难于辨别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发现后,大家才吃惊地感叹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本来也平常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时越国诸暨芋萝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践选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宫邀幸擅宠、娇怜命贵的艳妃,左右了吴王,支配了吴国。当然,西施这样做是有她的政治目的,但王维的本诗并不是取材她的政治图谋,而是用她入官后艳色凌人,写令人感到厌恶的恃宠擅权的官场世态。

      开始两句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是说:天下入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这种社会习俗,象西施那样的人物,安能长久地处于微贱之地?因此生活中象西施这样的人物,会有被尊贵的一天,只是时机之遇的早晚。这两句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是前两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个突出的事实证明。一个越国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原因就是因为遇到了重艳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权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贵重,如此的逻辑适合于说明历史上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贵重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醒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始,到“莫得同车归”,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现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宝贝。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象要问一问西施:“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所有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保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无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这些小人。诗中主要不是评价历史上的西施。

      诗的最后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复杂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诉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乃是现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世间确实有某些品质才能很好的人,周围的人却不理解而以常人待之,待际遇一到,被入发现后,周围的人又要群起而效法。效法者有不理解其所以然,只一味学习其所然;不免便成了效颦的东施。

    参考资料: 1、王向峰 .古典抒情诗鉴赏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1版 :第80页-第82页 . 2、徐北文评析 .唐诗观止 :济南出版社 ,1995年05月第1版 :第14页-页16页 .
  •   《西施咏》作于天宝时期。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参考资料: 1、赵明华 .唐诗原来可以这样读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02 :第119页-第120页 .
  •   《西施咏》作于天宝时期。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参考资料: 1、赵明华 .唐诗原来可以这样读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02 :第119页-第120页 .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魏兼恕 魏兼恕 魏兼恕,字里不详。玄宗时人。《全唐诗》收其《送张兵曹赴营田》诗1首。事迹据其诗推知。查看更多魏兼恕的诗文
  • 卢栯 卢栯 卢栯,弘文馆学士。查看更多卢栯的诗文
  • 赵虚舟 赵虚舟 赵虚舟,女诗人。生平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出《吟窗杂录》卷三一。查看更多赵虚舟的诗文
  •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查看更多柳宗元的诗文
  • 中寤 中寤 中寤,蜀州(今四川崇州)僧。高宗仪凤间,传青城民王仙柯服道士所遗灵丹,拔宅上升。后中寤于龙池山见其精神爽朗,异于常叟。询其飞升之事,王仙柯告以实为全家隐于后山,修道求长寿而已。中寤遂作诗以赠。事迹见《诗话总龟》卷四七引《北梦琐言》。《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中寤的诗文
  • 贾至 贾至 贾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阳人,贾曾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五岁。擢明经第,为军父尉。安禄山乱,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时肃宗即位于灵武,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至德中,将军王去荣坐事当诛,肃宗惜去荣材,诏贷死。至切谏,谓坏法当诛。广德初,为礼部侍郎,封信都县伯。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谥文。至著有文集三十卷,《唐才子传》有其传。查看更多贾至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