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 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
    独自成千古,依然旧四邻。
    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埃尘。
    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善卷明时隐,黔娄在日贫。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前后徒言隔,相悲讵几晨。
    参考资料: 1、陶文鹏注评.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42页
  • 译文
    我来到此地吊念故友,故友就好像真的活着一样。
    故友是一个千古不朽的人,依然活在周围邻居的心里面。
    悠闲地喜鹊在屋檐喧闹着,故居的屋子落满尘埃。
    夕阳余辉和黄莺的叫声倍显孤单,春天到了,山里面只剩下故友的空室。
    漫山遍野的花朵满脸的愁容,泉水哽咽着迎接来往的客人。
    沈居士如善卷、黔娄那样贤能而安贫。
    逝去的流水和枯萎的死井感慨着故友的生命。
    我们相隔的时间也不多,相悲的时间过不了几天。

    注释
    沈居士:信佛而在家修行者称居士,此沈居士应为王维友人。
    千古:千古不朽,对死者的悼祝之词。
    雀:全诗原作“鹊”。
    五柳:此指沈之山居。
    善卷:古之贤士。相传舜尝以天下让卷,卷不受而去,入深山,莫知其终。
    逝川:逝去的流水。
    言隔:言语隔绝。讵(jù):岂也。

    参考资料: 1、陶文鹏注评.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42页
  •   这首诗的起四句写前来吊唁,斯人已逝,而周围环境依旧。中八句写吊唁当日所见,一切景物无不涂上悲悼之情,且以古贤比喻死者,写景写人皆以极浓郁的主观色彩出之,表现了真挚深厚的友情,此为本诗根本特色。末四句感叹,以逝者比死者,以丘井自比,竞恨不得以身相随,因悼念之深而不觉出此重语,将诗人对沈居士亡故之悲痛推向更高一层。

      这首诗全篇以哀哭的调子写出,句句都渗透着诗人悲伤的泪水。诗人用了一连串典故,把沈居士比喻为桑扈、陶渊明、善卷、黔娄,颂扬他安贫乐道的隐逸高风。诗的起头和结尾各用四句直抒胸臆,倾吐对友人辞世的怀念、悲伤、哀哭,又避免了长篇排律容易造成的板滞。中间四联,前三联都是借景物抒悲情。“闲檐”、“故榻”一联写主人去后山居的寂寞荒凉;“曙月”、“空山”一联以春天美景反衬悲情;“野花”、“泉水”一联移情于景,将景物拟人化:因为山居主人逝去,就连野花也对客哀愁,泉水亦呜咽迎人。写景手法有别,但悲情同在景中,而且一联比一联强烈。总之,诗人以一掬精诚、满怀酸辛与亡友之魂灵相感通,令人读之凄然。

    参考资料: 1、陶文鹏注评.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42页 2、董乃斌编选.王维集:凤凰出版社,2006.11:第240页
  •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王维是个重友情的人。他的一个鄙视功名富贵、终生隐居的友人沈居士死了,他特地前往友人的山居哀悼祭奠。看到沈居士旧居的凄凉落寞景象,心生怀念悲悼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诗作。

    参考资料: 1、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王维: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159页 2、陶文鹏注评.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42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裴淑 裴淑 裴淑,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继妻。约生活于唐顺宗永贞至文宗太和(805~835)年间。字柔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出身士族,有才思,工于诗。稹官迁会稽(今浙江省绍兴),赋诗相慰淑《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嫁时五月归巴地,今日双旌上越州。兴庆首行千命妇,会稽旁带六诸侯。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后迁长安再调武昌,淑难同往,稹又赋诗,诗云:“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淑亦作诗答之。查看更多裴淑的诗文
  • 武平一 武平一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武则天族孙,颍川郡王载德子。博学,通《春秋》。后在时,畏祸不与事,隐嵩山,修浮屠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乞终制,不许。景龙二年,兼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虽预宴游,尝因诗规戒。明皇初,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既谪,名亦不衰。开元末卒。诗一卷。查看更多武平一的诗文
  • 崔耿 崔耿 崔耿,男,出生于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自六世祖起迁居洛阳(今属河南)。文宗大和二年(828)任殿中侍御史。大和末任建州刺史。武宗会昌元年(841)任衢州刺史。宣宗大中三年(849)前为曹州刺史,六年任安南都护。卒年不详。事迹散见《唐会要》卷五四、《千唐志斋藏志》等。《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崔耿的诗文
  • 于兴宗 于兴宗 于兴宗,生卒年不详,唐京兆高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于志宁侄子。(一说河南洛阳人)敬宗宝历二年(826)为东阳县令,宣宗大中七年(853)前后,以御史中丞守绵州刺史,后转洋州刺史,累官至河南少尹。兴宗能诗,与当时诗人如刘禹锡、方干、李朋、李汶儒等人均有交往酬和。其为绵州刺史时,曾登越王楼赋诗寄朝中诸友,一时文士如李朋、杨牢、薛蒙、李邺等十余人皆有和作。事迹散见刘禹锡《答东阳令寒碧图诗并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五三。《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东阳涵碧亭》一诗,实查看更多于兴宗的诗文
  • 赵良器 赵良器 赵良器,兵部员外。诗二首。查看更多赵良器的诗文
  • 赵嘏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查看更多赵嘏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