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春日行
  •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帝不去,留镐京。
    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参考资料: 1、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59-160
  • 译文
    皇宫深深楼阁高耸云霄,金色的蛟龙盘旋在堂前华丽的柱子上。
    美女们在窗前化妆打扮,玉手抚动琴弦。
    美妙的筝声随春风吹落,传入游乐的君王的耳里,这应该是那首《升天行》吧。
    泛舟在白莲池上,如蓬莱仙境一般,楼船划破湖面急促前进,惊起阵阵波浪。
    众多的宫女们奏起音乐唱起歌曲,敲打钟鼓的声音都要使宫殿轰倒。这是多么壮观的天下百姓歌舞太平的场面呀。
    只要君王于民休养生息,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天庭上三十六个天帝要来迎接,仙人们驾着彩云翩然而下。
    但皇帝不愿意随他们而去,宁愿留在人间。
    皇帝岂能像轩辕氏那样,乘龙飞天而去,不顾他的子民,独自来往于青天之上?
    小臣我祝愿皇帝寿比南山,陛下的英名万古流芳。

    注释
    紫清:紫微清都之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弦将手语:意思是弦与手摩擦而成声。
    《升天行》:古乐府名。
    天池:指御园的池沼。
    三十六帝:道教传说有三十六天帝。
    镐京:西周武王建都镐京,在长安县西北十八里,自汉武帝后遗址沦陷。这里代指国都。

  •   《春日行》是乐府时景二十五曲之一,本咏春游,李白拟作咏君王游乐之词。在这首乐府诗中,李白借用向唐玄宗祝寿之机,用黄帝升天的故事,规劝唐玄宗无为而治,为民休养生息,与民同乐,发挥了诗歌的隐讽作用。

      此诗主要内容是讽刺封建帝王们好神仙,求长生而不成功,提倡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之术。“我无为,人自宁”,“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为全诗主旨。

      全诗可分为三段。开头六句为第一段,写帝王们身居豪华富丽的宫殿,身边美女娇娃成群,享尽人间荣华富贵,而对此仍不满足,妄想成仙升天。中间五句为第二段,写帝王游冶苑池,宫女歌笑,钟鼓齐鸣,百姓祝福。这一段浓墨重彩,写尽了帝王们极尽声色的奢靡生活,看似歌功颂德,暗含讽谏之意。最后十句为第三段,表达诗人的观点:求神成仙是不可能成功的,不可能像轩辕黄帝那样聆听到广成子的教诲,也不会像轩辕黄帝那样乘龙上天,最终还得留在自己的京城。只有清静无为,才能治国安民。末二句,企望唐玄宗成就伟业,垂名万古。

      大多数献给皇帝的诗歌都比较拘谨,生怕有不当之处,李白的这首乐府诗,写如行云流水,婉转动听,应该说是成功的。既飘飘欲仙,又不卑不亢,规劝之意明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参考资料: 1、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59-160
  •   此诗当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或四载(745年),李白应诏入京以后待诏翰林时所作。明胡震亨云:“鲍照《春日行》咏春游,太白则拟君王游乐之辞。”唐玄宗春日泛游白莲池,召李白作辞。时李白已酒醉翰林苑,乃命高力士扶以登舟,即兴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3-86 2、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59-160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胡幽贞 胡幽贞 生卒年不详。自号无生居士,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四五。唐末张为取其诗入《诗人主客图》,列为高古奥逸主之入室。《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查看更多胡幽贞的诗文
  • 徐锴 徐锴 徐锴(920~974)南唐文字训诂学家。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之弟,世称“小徐”。字鼐臣,又字楚金,精通文字学,仕于南唐,秘书省校书郎起家,后主李煜时,迁集贤殿学士,终内史舍人。平生著述甚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韵谱》10卷。查看更多徐锴的诗文
  • 尉佗 尉佗 尉佗(?-前137年),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后,任为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龙川(今广东龙川县)令。查看更多尉佗的诗文
  • 徐玄之 徐玄之 生卒年不详,南昌(今属江西)人。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自谏议大夫授湖州刺史,后改邠王府长史。又曾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司勋、考功、吏部员外郎,主客、吏部郎中。事迹见《元和姓纂》卷二、《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等。《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徐玄之的诗文
  • 史思明 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761年),初名崒干,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从安禄山讨契丹,表任平卢兵马使。禄山反,他略定河北,被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万人。及安庆绪杀禄山自立为帝,他为唐师所败,退保邺城,降唐,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肃宗恐其再反,计谋杀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燕王,年号应天。后进兵解安庆绪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围,杀庆绪,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建元顺天。查看更多史思明的诗文
  • 卢钧 卢钧 卢钧(778—864),字子和,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懿宗初年去世。卢钧历任数道节度使,多有政绩,尤其在任岭南节度使期间,没有像前任节度那样贪财致富。他为政廉洁,将“市舶使”这一直接管辖外国商船的职务交由监军使担任,自己从不干预。卢钧是唐朝后期治理广州比较清廉的一位节度使。查看更多卢钧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