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参考资料: 1、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第1版: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381页 2、李白著.李白选集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52页 3、(唐)李白.李白诗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10:第179页
  • 译文
    昔日你我在黄鹤楼分别之后,我一直游离在淮海一带,大好时光也全都虚度。
    想当年,你我在洞庭湖分离,如同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分散各方,如同落叶一样各自飘零。
    时值中年依然没能再相见.失意的我独自一人在吴越漫游。
    我在什么地方恩念你呢?是天台山的月光正在照耀着绿萝的时候。
    会稽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剡溪水在周围萦回。
    云山仿佛是从那海上生出来,水清如镜,人行走在水边,就像是在镜子中走来。
    自从北渡浙江以后,十年的时间都在楚王的宫殿楼台上饮酒吟诗,沉醉不已。
    才智压倒了那荆门的屈原、宋玉,也可以令梁园的邹阳和枚乘倾倒。
    才华如此卓绝,却不见知音在何处,对此我只能苦笑。
    而今时局动乱,安禄山叛军猖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而我却不是那个可以拯救时局的人,只好在这屏风叠隐居。
    夜半时分,我仰望天空,思念着你啊,想要和你相见。
    明天我就要拂衣归去了,从此以后永远都要隐居避世了。

    注释
    屏风叠: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形状像九叠屏风。
    黄鹤楼:故址原在湖北武昌黄鹄矾上。
    蹉跎:失时。
    淮海:指今江苏扬州一带。
    各散洞庭流:此句言如汇入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各自分散。
    蹭蹬:失意,不得志。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绿萝:即女萝、松葛,地衣类植物。
    会稽:今浙江绍兴。
    剡(shan音善)溪:在今浙江嵊县南。
    楚台:楚地的楼台。古楚地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河南部分地区。
    荆门:荆州荆门山。
    倒:压倒。
    屈宋:屈原与宋玉,古代著名作家,他们都是荆州人。
    梁苑:西汉梁孝王的兔园。
    倾:超越。
    邹枚:邹阳和枚乘,古代著名作家,他们都曾做过梁孝王的宾客。
    夸诞:浮夸放诞。
    大盗:指安禄山。
    鸿沟:今河南贾鲁河。曾是楚汉的分界线。
    如风扫秋叶:此句形容安史叛军破坏的厉害。
    济代:济世。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
    中夜:夜半。
    永与海鸥群:此句指归隐。

    参考资料: 1、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第1版: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381页 2、李白著.李白选集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52页 3、(唐)李白.李白诗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10:第179页
  •   此诗作于公元756(天宝十五载),当时洛阳以北的广大地区,已尽为安史叛军所占。当时李白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带着宗氏夫人到庐山躲避。这是李白第三次到江州,这次他隐居在庐山屏风叠达半年之久,并修建了读书草堂,期间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1、宋绪连、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341页
  •   本篇历叙与王判官聚散行迹,并因世乱而归隐庐山屏风叠。其所以退也,非所谓“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乃报国无门也。

      开篇“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二句,飘然而来,写的是公元726(开元十四年),诗人离开蜀中,自湖北顺江而下,在金陵、扬州一带漫游的往事。屈指算来,流光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自己仍然功业无成,一个“昔”,一个“蹉跎”,包含了无限的感慨。

      “俱飘”二句,牵入王判官。自己与王判官分手,就像落叶随风飘散,又像洞庭湖的诸多支派各自流向天之一方。

      这一别就是多年。青年惜别,至中年仍未能相见。自己虽曾于公元742(天宝元年),得道士吴筠举荐,应诏赴京,但至公元744(天宝二载),便为谗言所中,而赐金还山。自己于是再次放浪江湖,漫游吴越。这里用了一个“蹭蹬”,蹭蹬者,失道也,反映出诗人政治上失意之后的悲愤心情。

      当诗人政治上失意之时,只有美好的大自然能给诗人以心灵的慰藉。那天台山上翠绿的藤萝,剡溪水面清朗的风月,海上变幻的云山,水中清彻的倒影,无不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然而置身于山水风月之间。有一件事诗人始终未能忘却,那就是“思君”,时时思念自己的朋友王判官。

      李白极重朋友交谊,尤致慨于知音之难得。诗人是很自负的,认为自己的才气,足可以倾倒生于荆州的屈原、宋玉,在梁孝王门下为客的邹阳、枚乘。但世人多笑我浮夸放诞,我的知音究竟在哪里呢?言外之意,只有您王判官是我的知音,可惜这样的知音是太少了。

      “大盗’’以下急转,由对往事的追忆转入当前的现实。“大盗”者,窃国之盗也,指安禄山。“割鸿沟”言其侵占地方之广,“扫秋叶”言其为害之烈。而被扫一方以“秋叶”喻之,也隐约可以见出诗人对唐军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的不满。

      “济代”即济世,唐人避李世民(唐太宗)讳而改。“吾非济代人”是作者的愤激之言,“且隐屏风叠”是作者此时不得不作出的抉择。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越是这样的时刻,诗人就越是企盼知音,思念自己的知心朋友,然而尽管夜中长望,仍然是思君不见,这更使诗人感到无限的孤独和怅惘。但无论如何,诗人决心拂衣而去,立即踏上隐居的道路,永远与自由飞翔的海鸥为友。这一愿望诗人曾经多次表述过,但诗人的初心是“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而这次的表述却是面临着国难当头、自己却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现实,这对诗人的政治理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本诗的情调便于豪放和旷达之中又带有激愤和伤感。

    参考资料: 1、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第1版: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381页 2、《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9页 3、宋绪连、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341页 4、林东海编著.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09月:第309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杜淹 杜淹 杜淹(?-628年),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唐朝宰相,隋河内太守杜征之子。杜淹出身于京兆杜氏,早年曾在隋朝为官,担任御史中丞,后效力于王世充,授为吏部尚书。投降唐朝后,被唐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杨文干事件中受到牵连,被流放巂州。唐太宗继位后,杜淹回朝,授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后以吏部尚书之职参议朝政,成为宰相。贞观二年(628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查看更多杜淹的诗文
  • 李都 李都 字里不详。登进士第。初为荆南从事。僖宗乾符五年(878),自户部尚书出为河中节度使。广明元年(880)为太子少傅。中和元年(881)复兼户部尚书,充盐铁转运等使。旋罢使职。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〇九引《抒情诗》、《桂苑笔耕集》卷七、《北梦琐言》卷一一、《资治通鉴》卷二五三与卷二五四。《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李都的诗文
  • 杜正伦 杜正伦 杜正伦(?-658年),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朝宰相。杜正伦出身于洹水杜氏,隋朝时考中秀才,曾授羽骑尉,入唐后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并进入秦府文学馆。贞观年间,杜正伦历任兵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阳县侯。因漏泄禁中语,被贬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后受李承乾谋反案牵连,被流放驩州。唐高宗显庆年间,杜正伦拜相,初授黄门侍郎、同三品,后又升任中书令,进爵襄阳县公。显庆三年(658年),杜正伦因与李义府不和,被诬告结党,贬任横州刺史,不久病逝。查看更多杜正伦的诗文
  • 文益 文益 法眼文益(885年~958年),唐末五代高僧,俗姓鲁,浙江余杭人。号无相。中国禅教“法眼宗”的创始人。廿岁受戒绍兴开元寺,后至育王寺从希觉学律。文益通大乘佛教各宗派,且涉儒家经籍,希觉视之为佛门的子游、子夏。时南方兴禅,文益便南下福州长庆院向慧稜禅师学习。尔后,文益在地藏院,得桂琛禅师点化觉悟佛法,终成一代宗师。查看更多文益的诗文
  • 陈光 陈光 陈光,唐末诗人。《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陈光集》一卷,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陈光诗》一卷,今均已佚。《全唐诗》卷七二七录存其诗一首,《全唐诗补遗》五又补录其诗二首。此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三六亦补收其诗四首。查看更多陈光的诗文
  • 牛殳 牛殳 约为中唐以后人。善作长篇歌行。《全唐诗》存诗2首,皆出《文苑英华》卷三三四。查看更多牛殳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