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江夏赠韦南陵冰
  •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三色 一作:三巴)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1-443 2、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84-288
  • 译文
    胡人骄矜战马惊奔沙尘隆起,时局艰险石勒般的胡雏饮马京师之水。
    您为远赴张掖近酒泉,我被流放来到三巴路程九千里。
    颁诏大赦法令宽松如同天地再新,流放夜郎的迁谪之人携带一身寒霜归还。
    怀忆西方的老朋友不可相见,东风把我的梦儿带到长安与你相会。
    哪里想到在此地忽然相遇,惊喜之间又茫然如堕烟雾。
    筵席上玉箫金管喧响四下,心情苦涩难以用七言长句淋漓抒发。
    昨日里绣衣侍御绿褥频倾,我却有如得病桃李竟然无言无语。
    昔日天子恩赐大宛马逍遥迈行,如今骑劣马步履艰难奔走侯门。
    幸赖相遇南平太守李之遥心胸豁达,再加上夫子您陈述高论清谈。
    有如青山顶上拨开万里云雾,眺望炙朗青天解除烦闷。
    人闷最终还是心闷,苦辛依旧长是苦辛。
    愁肠袭来饮酒二千石,渴望死灰复燃严寒中重生阳春。
    仿效山公酒醉仍能骑马出行,这也是主人与大家的一番风流。
    头陀寺的云月烟空带有一股僧气,如此山水哪能称人心意?
    要不然鸣筑击鼓相戏沧凉清流,呼唤江南女儿鼓棹讴歌。
    我将为您捶碎这黄鹤高楼,您也为我翻倒那鹦鹉之洲。
    三国时赤壁争雄有如梦中之事,还是边歌边舞宽却离别的忧愁。

    注释
    江夏: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即今武汉市武昌。南陵:今安徽省南陵县。韦南陵冰:即南陵县令韦冰,李白在长安结识的友人。
    胡骄:《汉书·匈奴传》匈奴单于自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此指安史叛军。胡雏:年幼的胡人。《晋书·石勒载记》:“石勒……上党武乡羯人也。……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这里亦指安史之兵。天津: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上有天津桥。
    张掖(yè)、酒泉:皆唐郡,在今甘肃张掖市、酒泉市一带。瞿蜕园等《李白集校注》:“韦冰盖先曾官于张掖,旋至长安,今赴官南陵也。”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
    天地再新:指两京收复后形势重新好转。法令宽:指乾元二年(759年)的大赦。迁客:指自己。带霜寒:比喻心有余悸。
    故人:指韦冰。
    宁期:哪里料到,没想到。
    一句:一作“长句”。唐代以七言古诗为长句。
    绣衣:指御史台的官员。因其常出使幕府,故有时亦以绣衣称幕僚。病如桃李:病得像不讲话的桃李。此借《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的典故。这两句大约是说:昨天曾与节度使的幕僚们在一起钦宴,但心里抑郁,像无言的桃李,没处诉说。
    大宛(yuān)马:古代西域大宛国所产的名马。款段:行走缓慢的马。此指劣马。诸侯:此指地方长官。
    南平,指李白的族弟南平太守李之遥。豁方寸:开心。夫子:对韦冰的尊称。清论:清高脱俗的言论。
    二千石:中国古代计算酒的容量用升、斗、石等单位。二千石是夸张的说法。
    山公:指晋人山简,常喝酒喝得烂醉如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蓠”(《世说新语·任诞》)。贤主人:指韦冰。此句以山简喻韦冰。
    头陀:僧寺名,故址约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
    笳:古代一种乐器。按鼓:击鼓。戏沧流:到江中游玩。歌棹(zhào)讴(ōu):以船桨打着拍子唱歌。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1-443 2、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84-288
  •   诗一开始,便是一段倒叙。这是骤遇后对已往的追忆。诗人说:“安史乱起,你远赴张掖,我避地三巴,地北天南,无缘相见。而当叛乱初平,肃宗返京,我却琅当入狱,披霜带露,长流夜郎,自觉将凄凉了却残生。想起长安旧交,此时必当随驾返朝,东风得意,而自己大约只能在梦中会见他们了。谁料想,我有幸遇赦,竟然又遇见无望相会的长安故人。这实在令人喜出望外,惊讶不已,简直不可思议,茫然如堕烟雾。”李白是遇赦的罪人,韦冰系被贬的官员,在那相逢的宴会上,人众嘈杂,彼此的遭遇不可能说得了,道得清。从开头到“苦心”句为一段,在概括追叙骤遇的惊喜之中,诗人寄托着自己和韦冰两人的不幸遭遇和不平情绪;在抒写迷惑不解的思绪之中,蕴含着对肃宗和朝廷的皮里阳秋的讥刺。这恍如梦魂相见的惊喜描述,其实是大梦初醒的痛心自白。爱国的壮志,济世的雄图,竟成为天真的迷梦,真实的悲剧。

      诗人由衷感激故人的解慰。他说:“昨天的宴会上,衣绣的贵达为自己斟酒,礼遇殊重。但是,他们只是爱慕我的才名,并不真正理解我,而我‘病如桃李’,更有什么可讲的呢?当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世人终会理解我的,对于我的今昔荣辱,就得到故人的了解。前些时听到了南平太守李之遥一番坦率的真心话,使人豁开胸襟;今日在这里又得闻你的清正的言论,真好像深山拨开云雾,使人看到晴朗的天空,驱散了心头的苦闷。”从“昨日”句到“四望”句这一段,诗人口气虽然比较平缓,然而却使人强烈感受到他内心无从排遣的郁结,有似大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闷。

      最后一段,笔势奔放恣肆,强烈的悲愤,直泻而出,仿佛心头压抑的山洪,暴发了出来,猛烈冲击这现实的一切。诗中写道:“人闷,心闷,苦痛,辛酸,接连不断,永远如此。我只有借酒浇愁,痛饮它二千石。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我为什么不能呢?晋朝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喝得酩酊大醉,还能骑乘骏马,别是一番贤主人的风流倜傥之举。”而李白喝的是苦闷之酒,孤独一人,自然没有那份闲适之情了,所以酒醉也不能遣闷。于是他说:“还是去遨游山水吧,但又觉得山山水水都像江夏附近著名古刹头陀寺一样,充斥那苦行的僧人气,毫无乐趣,不称人意。那么,哪里是出路,何处可解闷呢?倒不如乘船飘游,招唤乐妓,鸣笳按鼓,歌舞取乐;把那曾经向往、追求的一切都铲除掉,不留痕迹;把那纷争逞雄的政治现实看作一场梦幻,不足介怀;就让歌舞来宽解离愁吧!”诗人排斥了自己以往自适的爱好,并非自暴自弃,而是极度苦闷的暴发,激烈悲愤的反抗。这最后十四句,情调愈转越激烈。矛头针对黑暗的政治,冷酷的现实。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是此篇感情最激烈的诗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黄鹤楼”因神仙骑鹤上天而闻名,“鹦鹉洲”因东汉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一个令人向往神仙,一个触发不遇的感慨,虽然是传说和历史,却寄托了韦冰和李白的情怀遭际。游仙不是志士的理想,而是失志的归宿;不遇本非明时的现象,却是自古而然的常情。李白以知己的情怀,对彼此的遭际表示极大的激愤,因而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不再怀有梦想,不再自寻苦闷。然而黄鹤楼捶不碎,鹦鹉洲倒不了,诗人极大的愤怒中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悲伤。

      这诗抒写的是真情实感,然而构思浪漫奇特。诗人抓住在江夏意外遇见韦冰的机缘,敏锐觉察这一意外相遇的喜剧中隐含着悲剧内容,浪漫地夸张地把它构思和表现为如梦觉醒。它从遇赦骤逢的惊喜如梦,写到在冷酷境遇中觉醒,而以觉醒后的悲愤作结。从而使诗人及韦冰的遭遇具有典型意义,真实地反映出造成悲剧的时代特点。诗人是怨屈悲愤的,又是痛心绝望的,他不堪回首而又悲慨激昂,因而感情起伏转换,热烈充沛,使人清楚地看到他那至老未衰的“不干人、不屈己”的性格,“大济苍生”、“四海清一”的抱负。这是诗人暮年作品,较之前期作品,思想更成熟,艺术更老练,而风格依旧,傲岸不羁,风流倜傥,个性突出,笔调豪放,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参考资料: 1、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81-282
  •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在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在江夏(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逗留的日子里,遇见了长安故人、当时任南陵(今属安徽)县令的韦冰。此时刚遇大赦,又骤逢故人,使他惊喜异常,满腔悲愤,不禁迸发,便写成了这首沉痛激烈的政治抒情诗。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1-443 2、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84-288 3、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81-282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马异 马异 [唐](约公元七九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睦州人。(全唐诗云:河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前后在世。少与皇甫湜同学。性高疏,词调怪涩。卢仝以为同志,与之订交。兴元元年,(公元七八四年)进士第二人及第。后不知所终。异诗作风与卢仝同,有集《唐才子传》传世。查看更多马异的诗文
  • 童翰卿 童翰卿 童翰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也是唐朝时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查看更多童翰卿的诗文
  • 王正己 王正己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字正之,号酌古居士,鄞(今浙江宁波)人。历丰城县主簿,婺州司法参军。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江阴军、饶州,以事罢。起知湖州。淳熙九年(一一八二),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兼提举盐事(《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八之一四)。十四年,由淮南东路转运判官除直宝文阁(同上书职官六二之二六),秘阁修撰。出为两浙西路提点刑狱。以疾,主管武夷山冲祐观。宁宗庆元二年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集》,已佚。事见《玫媿集》卷九九《朝议大夫秘阁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铭》。查看更多王正己的诗文
  • 尉迟汾 尉迟汾 尉迟汾,德宗贞元十七年(801)与韩愈同游洛北惠林寺。时方应进士试,韩愈致书试官,以出群之才荐。查看更多尉迟汾的诗文
  • 王丘 王丘 王丘(?--743),唐诗人。字仲山。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太子左庶子王同晊子。幼擢童子科,后登制科,拜奉礼郎。长安中,官监察御史。开元间,历考功员外郎、紫微舍人、吏部侍郎、尚书左右丞、黄门侍郎。丁父忧,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迁御史大夫,俄转太子宾客。终礼部尚书。卒。赠荆州大都督。善词赋。《全唐诗》存其诗三首,《全唐文》存其文二篇。查看更多王丘的诗文
  • 王贞白 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查看更多王贞白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