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别储邕之剡中
  •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参考资料: 1、纪准 .李白诗赏读 .北京市 :线装书局 ,2007年 :75-76页 . 2、詹福瑞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市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553页 .
  • 译文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
    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注释
    储邕:诗人的朋友。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剡溪,山清水秀。
    借问:请问,打听。
    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广陵:今江苏扬州。
    会稽:今浙江绍兴。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参考资料: 1、纪准 .李白诗赏读 .北京市 :线装书局 ,2007年 :75-76页 . 2、詹福瑞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市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553页 .
  • 借问你去剡中的道路如何走?你指着东南方向说:那就是越乡。
    从广陵乘舟去,水路去到会稽长又长。
    溪边竹色翠绿,池塘荷花宛如镜中飘香。
    辞君以后我去天姥山,拂净崖石卧秋霜。
  •   诗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尚永亮 .李白诗歌鉴赏 .上海市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年 :167-168页 .
  •   相传,李白在唐开元12年出蜀远游,两年后便从广陵到剡中,在开元14年写了《别储邕之剡中》。后来,他又第二次和第三次入剡中而游。李白漫游各地,也总以剡中风光作比,上画的是李白游剡溪时的美丽情景。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尚永亮 .李白诗歌鉴赏 .上海市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年 :167-168页 .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黄滔 黄滔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查看更多黄滔的诗文
  • 栖蟾 栖蟾 [唐](约公元八九六年前后在世)俗姓、里居、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居屏风岩。与沈彬为诗友。栖蟾所作诗,今存十二首。(见《全唐诗》)查看更多栖蟾的诗文
  • 王霞卿 王霞卿 王霞卿,约活动于唐僖宗光启(885--888)前后,唐代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人,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宰韩嵩妾。嵩死,霞卿流落会稽。尝于僖宗光启三年(887)二月游唐安寺,临轩感怀,睹物伤春,而题诗于寺壁。进士郑殷彝和诗求谒,霞卿答诗拒之。查看更多王霞卿的诗文
  • 杨於陵 杨於陵 杨于陵(753—830),汉太尉震之第五子奉之后。父杨太清,客居河朔,死于安史之乱。六岁时因战乱避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九岁,擢进士第,授润州句容(今江苏)主簿,节度使韩滉将女儿嫁给他。贞元八年(792年),入朝为膳部员外郎。历官吏部郎中、中书舍人、潼关防御、镇国军使(今陕西华县)、浙东(今浙江绍兴)观察使,入为京兆尹(首都市长),“奸人无所影赖,京师豪右大震”,官至户部侍郎。查看更多杨於陵的诗文
  • 许棠 许棠 许棠(生卒年不详),字文化,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查看更多许棠的诗文
  • 韦安石 韦安石 韦安石(651年-714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韦安石出身于京兆韦氏郧公房,早年以明经入仕,历任乾封县尉、膳部员外郎、并州司马、郑州刺史、文昌右丞、扬州长史、刑部尚书等职。他在武后、中宗、睿宗年间,四次被拜为宰相,官至尚书左仆射,阶至特进,爵至郇国公。后因罪贬为蒲州刺史,玄宗时再贬沔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死于贬所。查看更多韦安石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