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90-592 2、古代汉语词典编委会.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 译文
    我清晨乘着犁眉黄身马,举鞭无力。
    强撑着病体,角巾便服地来到尧庙。
    只见柳丝垂地绿荫遮天,石门喷迸的流水在此汇成金沙潭。
    这里山青水秀,我的老朋友果然为我们选择了一处绝妙佳景。
    庙中不断地有人来击鼓求福,其实尧本无心受人祭拜,你们这又是何苦呢?
    庙前又有双跪石人,如花的美女整日在表演歌舞。
    权贵们的豪华车马往来不绝,惊动着林木山石发出轰鸣。
    远望潭中,长烟与碧波交织,时明时灭。白鸥群翔,如同纷纷扬扬的飞雪。
    红亭赤栏,置于碧流青水之间口这潭水深过百丈能通彻海底,说不定其中会有蛟龙盘踞。
    置身于此,让人不禁想起音日的绿珠潭,那潭水似乎是一下子都流入了东海,至今遗址无存。那粉面红妆的绿珠又到哪里去了呢?
    当年绿珠楼下的满园鲜花,也一枝难寻。
    昨夜秋风已经自西吹来,洞庭波起树叶纷落。
    当此之时,携同三五少年,登高远望,定会心旷神怡。
    如果曹操生前不是苦苦地争夺天下,怎么会有妻妾们空向铜雀台歌舞的悲哀呢?
    我现在倚窗长歌一曲《白云谣》,您要随着歌声挥手相应。
    当此清风朗月之时,更当人仙共醉,举杯遥劝,仙人自当不辞。
    酒酣情浓已近夜半,更应举杯祭尧帝,然而尧安有知?
    尧倘有知,则应命令皋陶手执扫帚,廓清宇内,扫清遮掩青天的浮云。
    今日的盛会,更为空前。古代山简昼筑高阳池,那只算琐琐小饮,其酩酊醉态怎能与我相比?
    竹林七贤的聚会远不如我们,《兰亭集序》所叙的雅集也无足夸耀。
    金沙潭水的清澈胜过太湖,但水边只剩下憔悴的荷花。
    此次相别,您归西秦,我即将奔赴东越,向瀛洲搜寻仙人之迹。
    将来蓝田、太白若是你我相会之处,请您先为我把石上的月光擦拭得更加光洁。

    注释
    ⑴犁眉騧(guā ):黄身黑眉的狡马。
    ⑵角巾:有棱角的头巾。微服:平民的服装。
    ⑶石门:鲁郡东门外的水门,遗址在今山东兖州;一说指兖州石门山。金沙潭。为尧祠南面一个大池潭,水由石门流出。
    ⑷银鞍绣毂:指贵族所用紊华车马。毂(gǔ):泛指车。
    ⑸簸林:撼动树林。
    ⑹绿珠潭:即洛阳昭仪寺绿珠池。池南有绿珠楼,楼为晋时石崇为爱妾绿珠所建,遗址今已不存。
    ⑺阊阖(chānghé):指西风。
    ⑻洞庭木落:《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
    ⑼九鼎: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世成为传国之宝,国家权力的象征。
    ⑽铜雀台:三国时曹操建。遗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
    ⑾白云:指《白云谣》。《穆天子传》记载说,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西王母曾为穆天子唱《白云谣》。
    ⑿皋繇(gāoyáo):即“皋陶”, 亦作“皐陶”。传说虞舜时的执法官。拥彗:拿着扫帚。
    ⒀高阳:高阳池。
    ⒁山公:山简。
    ⒂兰亭雄笔:指王羲之所写《兰亭集序》。
    ⒃蓝田:即今陕西蓝田山。太白:指陕西眉县东南之太白山。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90-592 2、古代汉语词典编委会.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当时李白四十六岁,离所谓的“赐金放还”已近两年,居东鲁(今山东一带)。此诗题下原注:“时久病初起作。”据此可知,李白离开长安后曾经大病了一场,或许与在长安受打击有关。

    参考资料: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14-119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90-592
  •   这是李白久病初愈后为友人送行所作的一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非常富有想象力,意象变幻莫测,情感奔泻直下,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诗一开始,便泄露出诗人的满怀悒郁。在明净秋日的早晨,诗人“强扶愁疾”,策马而行犹似力不能胜。久病初起固是一个原因,但悒郁之愁怀,更是重要因素。愁怀的原因,诗的字里行间已透出信息:故人将归长安,勾起了他对昔日在长安始受礼遇后被排挤的回忆。“角巾微服”一句,含有甚深的今昔之慨。昔日在长安受到皇帝隆重的礼遇,此时却是愁疾之身,在今昔殊异的感慨中有着悒郁不平。

      接写尧祠所见。“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在一片长杨掩蔽、青山碧水的秋日美景中,有石门山上的飞瀑喷射,有历乱的海鸥展翅,开阔明净中给人一种流动感。景是美景,故言“笑夸”。但是这并非纯为宁静自然的美,它笼罩在一片不相称的嘈杂中:来祭祀的人车马雷鸣,夹杂着鼓乐喧嚣,于是诗人发出“尧本无心尔何苦”的慨叹。慨叹之中,隐含着对皇帝周围的谀臣的讥讽和自己被排挤出朝的愤慨。接着又是另一番慨叹:“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谀臣在朝而贤人在野。谀佞之臣既遮蔽皇帝视听,贤人在野也就是自然的事了。由于有对在朝者的不满和在野的不平,才有下面完全离开尧祠物色的个人情怀的抒发和议论。

      接着,诗人的思路从尧祠跳跃到对于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探索。时光流逝,名姝的青春、骚人的才华、帝王的权势,都随着岁月消逝了。想象从尧祠超越过漫长的时间和空间,落到洛阳的绿珠楼。当日绿珠的绝代容颜,如今已光彩沉埋;当日与绝代容颜相映照的满园繁花,也已经没有了踪影,唯有潭水东流,与岁月同其匆匆而已。对于绝代名姝光彩沉埋的感慨,其中或许还隐含着对于一切美好生命无法永存的叹息和思索。然后,想象又回到现实来,昨夜秋风,引来了此时的登高望远。秋风乍起,岁月将暮。人生匆匆,功业未就而被逐,于是又想起忠而见疑,泽畔行吟的屈原来。从尧祠到绿珠,再写到屈原,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看,都是极大的跳跃。但是还不止于此。从屈原又跳跃到魏武帝和铜雀台。曹操是那样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人,竟也有生的眷恋和死的悲哀,还幻想死后享受生前的尊荣与宴乐。在李白看来,这是大可不必的。诗人要表达的观点是,不论是绝代容颜,骚人才华,还是帝王权势与奢靡生活,都将在岁月流逝中成为陈迹,生前事既不必执着于利害得失,身后事也不必悲叹挂怀。

      “我歌白云倚窗牖”,诗人在山光水色之飘然欲仙,长风入怀,于是产生劝酒仙人的幻觉。但是现实到底是难以摆脱的存在,飘然欲仙只是一时的慰藉,愤慨不平究竟郁积胸中,对于朝政黑暗,权奸当道,诗人时刻未能忘怀,这才有举杯酹尧,“令皋繇拥篲横八极”以扫浮云的祝愿。他依然对唐玄宗抱有幻想,希望他能任用贤臣,摒弃小人。不过,诗人的思绪在现实中只是稍作停留,很快又进入超脱的境界。在那超脱的境界里,他依然保持有他自己的天真和达观,保持有他的豪情满怀。一些令后代向往的风流人物,又一一出现在诗中。诗人仿佛进入了他们的行列,而昂扬气势更在他们之上,山简、竹林七贤、王羲之、范蠡,在他面前都相对逊色。他觉得自己比他们有更大的气概和才华,他依然傲视万物,昂扬气概未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最后,诗人与故人临别相期:“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这是从傲视万物到隐居的转折,看似突然,实际上是精神的升华,傲视万物的襟抱既然不容于当世,则唯有与山林为伍,才可以保持高洁的情操。这样一个结尾,表现了诗人巨大的抱负和自信心,是因不容于当世而进入超脱境界的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

      这首诗,诗人的想象驰骋于天上人间,古往今来。不同的意象随情思的莫测变幻而组合,相互之间的衔接,常让人感到突然。但从联结意象的感情脉络看,中间并无滞碍。诗中没有晦涩的象征,没有朦胧的隐喻,激愤的情感奔泻而出,但意象又是跳跃的,中间有巨大跨度。这意象的跳跃式组合,其实就是李白瞬息万变的想象的如实表现。

    参考资料: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14-119
唐代的其他诗人
  • 王质 王质 王质(769年—836年),字华卿,太原祁人,王潜第五子。清廉方雅,为政有声。虽权臣待之厚,而行己有素,不涉朋比之议。在宣城辟崔珦、刘濩、裴夷直、赵丱为从事,皆一代名流。视其所与,人士重之。查看更多王质的诗文
  • 窦叔向 窦叔向 窦叔向 [唐](约公元七六九年前后在世)字遗直,京兆金城人。(旧唐书作扶风平陵人。此从新唐书)学识:文学家。家庭出身:官宦之家,同昌司马窦亶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四年前后在世。以工诗称。大历初,登进士第。少与常衮同灯火,及衮为相,引擢左拾遗,内供奉。及坐贬,亦出为溧水令。卒,赠工部尚书。五子群、常、牟、庠、巩,皆工词章,有《联珠集》行于时。叔向工五言,名冠时辈。集七卷,今存诗九首。《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代表作品:《贞懿皇后挽歌》、《夏夜宿表兄话旧》等。查看更多窦叔向的诗文
  • 李程 李程 李程(766年-842年),字表臣。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唐朝宗室、宰相,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孙。会昌二年(842年),李程去世,年七十七。获赠太保,谥号“缪”。他著有表状一卷,今已佚。查看更多李程的诗文
  • 韦丹 韦丹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查看更多韦丹的诗文
  • 朱可名 朱可名 生卒年不详。越州(今浙江绍兴)人。武宗会昌中登进士第,官终长安县令。张为《诗人主客图》曾标举其诗,并列其为“广大教化主”之及门者。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六。《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朱可名的诗文
  • 孔德绍 孔德绍 孔德绍,会稽人,大约生活于隋末唐初时期。孔子三十四代孙。有清才。事窦建德,初为景城丞,后为内史侍郎,典书檄。建德败,太宗诛之。诗十二首。查看更多孔德绍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