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参考资料: 1、安旗 阎琦.李白诗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204-207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95-596
  • 译文
    吾弟李沈这次从京都来,特意慰问我,问我有哪些苦恼。
    我因为不愿等同于朝廷中那些沐猴而冠者,便只好滞留于东鲁,沦为平民。
    沈弟即将回到京都,凝弟还将留下来,沈弟的此行就将如同孤雁飞向秦地的秋空。
    我们坐饮的时间不短了,此刻又值北斗高挂,黄叶落纷纷。
    悲秋的琴声时时传来,使在座之人更加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皎洁的月光从窗外照射进来,这情景就如同当年王子猷在会稽看到的雪景。
    为明日的分别而干杯,李凝兄弟就要回到我久久想念的长安。
    那里弥漫的尘埃使我惆怅不已,我只能望见长安的日色而望不见我所思念的人。
    长安的空城高入九天,我曾在那里作皇上身边的侍奉。
    时光一日复一日的推移,而我对皇上的忠爱之情始终未渝。
    我现在的心境如同屈原的沉吟泽畔,又如同崔骃被放逐到辽东的海边。
    我像那折断残膀的鹏鸟随地跳飞如转蓬,又像那受伤而飞的秋雁闻虚弓也会坠落。
    既然朝廷早已把高洁之士弃之山野,恐怕我终生像张长公一样默默无闻了。

    注释
    单父:山东县名,即今山东菏泽单县。李沈:李白族弟。
    李凝:亦为李白族弟。
    沐猴而冠:用项羽事,谓猕猴不耐久着冠带,以喻楚人性情暴躁。项羽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见《史记·项羽本纪》。沐猴,即猕猴。
    身骑土牛:亦猕猴事。三国魏司马懿召辟州泰,仅三十六日,擢泰为新城太守。尚书钟繇戏谓泰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如乞儿乘小车,一何快乎?”泰曰:“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如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见《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裴松之注引《世语》。猕猴骑土牛,喻困顿、升迁之慢。
    坐来:犹言适才,正当其时。
    “北斗”句:指时令入秋。古人云“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丝桐:指琴。
    山阴:地名,今绍兴,晋王子猷在山阴,夜大雪,忽发清兴,思见剡溪戴逵,即命舟前往。见《世说新语·任诞》。
    清路尘:曹植《七哀》“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长安:今陕西西安。
    近臣: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李白曾供奉翰林,为唐玄宗的文学侍从官。
    屈平:即屈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亭伯:东汉人崔骃字。崔骃为车骑将军窦宪掾属,宪擅权骄恣,驷数谏不听,被出为长岑长。见《后汉书·崔骃传》。长岑汉时属乐浪郡,其地在辽东。以上二句以屈原、崔骃自喻,言其出朝事。
    翮(hé):鸟羽上的茎。
    “闻弦”句:古有善射者名更嬴,尝于京台之下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雁。魏王问之,更嬴曰:“其飞徐而呜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雁故疮未息,惊心未忘,闻弓弦音而高飞,故疮裂而陨。见《战国策·楚策》。句以自喻,言其心灵创痛之深巨。
    张长公:名挚,西汉张释之之子,官至大夫,后免官。以抗直不能取容于当世,故终身不仕。此以张长公自喻。

    参考资料: 1、安旗 阎琦.李白诗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204-207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95-596
  •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的漫游时期。当时李白在单父游历,恰逢其本家兄弟李沈也从咸阳来到此地。于是李白、李沈、李凝兄弟三人欢聚、游猎。李沈要回秦地,李白、李凝在东楼上为他饯行。李白因作此诗送别。

    参考资料: 1、安旗 阎琦.李白诗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204-207 2、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04 3、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咏鲁诗选注.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648-650
  •   此诗借送人还京,自抒被放去朝之恨及眷恋长安之情。首两句,诗人以简单的疑问句,说明诗人是从何处归来。“劳”、“苦”字都为下文的“沐猴”、“牛滞”起到了有力的铺垫作用,慢慢引出受排斥、遭打击的处境。

      第三、四句以猕猴自喻,前句谓己不堪着冠带在朝,后句谓己困顿迟滞于东鲁。诗人说那些腐朽权贵活像猕猴带高冠,不值得一谈,自己却如骑土牛一样,政治上受打击、排挤,滞留在这东鲁一带,长期停留在低微的官职上。诗人借“沐猴而冠”用来讽刺当时的权贵,说他们毫无政治眼光,只不过是带帽子的猴子,不足言,不值得一谈,表达诗人对那些“沐猴而冠”的权贵投以极端的蔑视。

      第五至十二句,主要描写了诗人、李沈与李凝的离别时情景。李白这里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沈离别。“绝”字是说感人的琴声也弦断音绝了,表达诗人不愿看到离别这一幕。“惜”字道出了送客的人都恋恋不舍,更道出了诗人的叹惜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这里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比喻离别。这里比喻与李沈分别。

      第十三至十六句,诗人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沈离别,想象李沈走后的思念情怀。

      第十七至二十句,诗人曾经在这个地方做过皇帝所亲近的臣下,虽然遭受打击,但仍然坚持进步的政治理想。

      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句,诗人在这里用屈原的遭遇来喻指自己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愤懑心情;以崔姻得罪窦宪被贬一事,比喻自己因反对腐朽权贵而受到打击。

      第二十三至二十六句,诗人在政治上受打击的创伤很重,又像断了翅膀的孤雁,随着被风吹起的蓬草翻飞,听见虚发的空箭声就从天上掉下来了。诗人以张长公比喻自己已经被迫离开朝廷,无法再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坠”字表面上是描写断了翅膀的孤雁听见虚发的空箭声而坠落,实质是表达诗人自己受排斥、遭打击的愤懑情怀。“怜”字有怜惜、悲凉之意,诗人因为没有人怜惜像他这样的人才,而感到悲凉和痛苦。反衬出唐王朝统治的黑暗政治现实。

      诗的结尾,诗人又以辛辣的笔锋,把矛头直指以唐玄宗为首的唐王朝统治,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久弃青云土”的黑暗政治现实。

    参考资料: 1、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咏鲁诗选注.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648-650 2、李 晖.李白诗选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115-118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张署 张署 张署,河间人。贞元中监察御史,谪临武令,历刑部郎,虔、澧二州刺史,终河南令。诗一首。查看更多张署的诗文
  • 何仲宣 何仲宣 何仲宣(一作谊),唐武德、贞观间人。诗一首。查看更多何仲宣的诗文
  • 舒道纪 舒道纪 自号华阴子,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末赤松山道士。能诗,工篆书。僖宗广明乱前,与诗僧贯休结识。乱后,二人又曾相逢。约卒于昭宗时,贯休有诗伤之。事迹见《禅月集》卷一一、卷一六及《金华赤松山志》。《全唐诗》存诗2首。查看更多舒道纪的诗文
  • 秦系 秦系 秦系[唐]约唐玄宗开元八年至宪宗元和五年间在世(即约公元七二o午至八一o年间在世)字公绪,越州会稽人。年八十余岁。系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查看更多秦系的诗文
  • 高蟾 高蟾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查看更多高蟾的诗文
  • 林杰 林杰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查看更多林杰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