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牡丹
  •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参考资料: 1、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出版社,2006:192 2、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长春出版社,1994:997
  • 译文
    近来对牡丹真是没有什么办法,数万钱才能够买到一株。
    今天早晨才得以明明白白地看见,那牡丹跟蜀葵也相差不多。

    注释
    无奈···何:没有什么办法。
    窠(kē):棵,株。
    共:一样。
    戎葵:即蜀葵。又名吴葵,一丈红。花有红、紫、白等色。花供观赏,根可入药。
    校:相差。

    参考资料: 1、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出版社,2006:192 2、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长春出版社,1994:997
  •   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大历末年(公元777—公元778年),一说作于唐代宗贞元初年(公元785—公元787年)。牡丹,享有“国色天香”之誉。尤其在唐代,特别是大历、贞元年间,更是盛极一时。达官贵人,爱牡丹如狂,“外外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所谓“花开时一节动京城”正是这种狂热的生动写照。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曾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春有值数万者”。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当时就有很多诗人加以抨击。如白居易《买花》诗:“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柳浑对为买花而挥金如土的富贵闲人及当时赏花成狂的不正常现象也是极为不满的,于是从新奇的角度创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 1、李文禄.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486-487 2、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出版社,2006:192
  •   此诗以轻松平淡语言作侧面讥刺。前两句叹牡丹价格昂贵而豪家权门挥金如土满不在乎。三句转出,末句直抑。以物比物,写牡丹花与普通蜀葵花差不多。全诗谴责官僚贵族豪华奢侈,任意挥霍民膏民血,同时流露出反对奢靡浪费和对民生疾苦的隐忧关心之情。

      “近来无奈社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一开始写出了自己爱花而又无钱买花的矛盾心情。“无奈牡丹何”,即对壮丹无可奈何之意。造成这种状况,作者交待了原因:数十千钱买一颗。用“数十千钱”与“一颗”,在数字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花的昂贵,其中已经揭示了买花富人的享乐,以及百姓的贫苦。正如白居易写的“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价值竟相当于“五束素”匹帛,“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一丛艳丽的鲜花,竟要花掉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这无可奈何之谙中,蕴藏着作者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尽管花的声誉这么高,看来作者无力买花,因而难得赏玩。因为最后他写道: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较多”,到令天他才分明看到,牡丹花与普通的戎葵差不多。陈标《蜀葵》诗曰:“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案。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闲处只缘多。”农村里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乡下姑娘喜欢风仙饼子花,处处人家都有它,城里姑娘喜欢牡丹富贵花,三天一过眼巴巴”,这都说明蜀葵这种花相当普通,品级很低。作者在这里将富贵之花壮丹同普通的蜀葵作一对比,认为这两者差不多。简直是震聋发聩。实际上潜台词是:牡丹花也不过如此,何必不顾民生疾苦,将价格抬得如此昂贵呢?言外之意尖锐讽刺了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的达官贵人。

      咏牡丹的诗多写其艳丽不凡和高贵风格,这首诗一反常笔,表现了作者新奇立意。一个‘始”字,“也”字,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感慨。全诗无一明显论褒贬之词,然而诗人的好恶之情却又得以充分表现,足见诗人手法之妙。

    参考资料: 1、李文禄.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486-487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郑玉 郑玉 郑玉(公元734—802年),字廷玉。原籍河南荥阳。其祖父郑亮在鄚州任司马,留居本地,遂为鄚人。其父郑泰,官至武卫大将军侍太常卿。明万历本《任丘县志》记载,郑玉私宅在莫亭县颂美里(鄚州城内),幼年读书习武,有老成之风,至20岁有济世之才。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郑玉死于莫亭,时年68岁。第二年葬于鄚州城南二十五里三方村之原。查看更多郑玉的诗文
  • 岑文本 岑文本 岑文本(595-645年),字景仁,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唐太宗朝宰相,文学家。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十四岁为父申冤,辞情激切,由是知名。萧铣荆州称帝,聘为中书侍郎。河间郡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力劝安民。贞观元年,以为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官至中书令,封为江陵子,参豫政事。贞观十九年,从征辽东,卒于途中,享年五十一岁,褒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查看更多岑文本的诗文
  • 沈叔安 沈叔安 沈叔安,善诗文,大唐开国功臣,官至潭州都督、刑部尚书、吴兴郡公。字、里、生卒年均不详。死后,陪葬唐高祖献陵,并画其图像于凌烟阁,附于二十四功臣后。谥号定。李渊太原起兵进攻长安的初期,沈叔安任府佐,负责调度老弱病兵,监运军需粮草。武德七年(624年),沈叔安携天尊像及道士出使高丽,册封荣留王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同去的道士为国王和高丽道士、信徒数千人布讲《老子》。历司门郎中等职,后官累至潭州都督、刑部尚书、吴兴郡公。查看更多沈叔安的诗文
  • 徐钓者 徐钓者 名不详。自称东海蓬莱乡人。常泛舟于鄂渚上,上及三湘,下经五湖,每以鱼市酒。人以为水仙。事迹见《续仙传》卷中。《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徐钓者的诗文
  • 司空图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查看更多司空图的诗文
  • 樊宗师 樊宗师 樊宗师,唐散文家。字绍述。樊泽之子。南阳(今属河南)人,一作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始为国子主簿。著有《樊谏议集七家注》等书。历太子舍人、绵州刺史、绛州刺史等职。后改任谏议大夫,未及上任而卒。他虽为武举出身,对文学亦难割舍。他是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参加者之一。为文力主诙奇险奥,刻意求奇,喜用生僻词语,流于艰涩怪僻,时号“涩体”。原有集,录诗七百六十九篇,已失传,今仅存散文两篇,诗一首。后人辑录元、明、清各家有关两文之注释,为《樊谏议集七家注》。查看更多樊宗师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