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夏日李公见访
  •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参考资料: 1、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78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1-42 3、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55-56
  • 译文
    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间暑气轻微,于是公子前来与我交游。
    贫寒的居室像农家房舍,僻静地靠近在城南楼。
    我的邻居十分淳朴,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们求助。
    隔着墙壁呼唤西邻:“请问你家有没有酒?”
    邻居从墙头递过一坛浊酒,于是开席,俯身畅饮不休。
    清风从左右吹进屋里,客人惊讶不已以为到了初秋。
    抱歉的是檐下鸟儿太多争斗不止,院中林叶太密蝉鸣太稠。
    这繁杂的吵噪声一定使您苦恼,唉,谁说我的茅屋寂爽清幽?
    幸而池中的莲花晚来清丽,希望凭着这点景致足以把您挽留。
    唯恐坛中酒尽您还不能尽兴,请允许我起身另为您寻求。

    注释
    李公:李炎,时为太子家令。
    远林:即远郊的林子。薄:稀少,稀薄,指远林暑气稀薄,可以避暑。
    过:拜访,探问。
    村坞(wù):村庄。村外筑土形成的小土堡叫做“坞”。
    僻近:靠近。
    浊醪(láo):浊酒。
    喧(xuān):声音杂乱。
    稠:众多。
    此物:指蝉。聒(guō):吵闹。
    水花:莲花。
    淹留:长期逗留。
    樽(zūn):酒杯。

    参考资料: 1、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78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1-42 3、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55-56
  •   这首诗是杜甫写景中的佳作。全诗层次鲜明,结构严谨,更为惊奇的是此诗部分所写只见顿挫而不见沉郁。此诗描写的是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

      “远林”与下文“僻近”相互呼应,说明此处离闹市甚远,幽远深静。并点明李公来游的原因是为了贪凉。此处虽是贫居,但“淳朴”,有“浊醪”,有美景,有乐音,杜甫极力邀请客人留下饮酒,有挽留之意。“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这里写的比较有意思,作者居住此地,知此处有酒,实有“故弄玄虚”之感。下句“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酒从墙头过,展席畅饮美酒,与上句结合,也展现了杜甫少有的浪漫之意。前句很有意思。一来显得是贫居,墙低,故酒可以打墙头递过来;二来也显得邻家的淳朴,为了顾全主人家的面子,不让贵客知道酒是借来的,所以不打从大门而打从墙头偷偷地送过来。杜甫之憎富人,爱穷人,是有他的生活体验作基础的。

      杜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特点,而“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而真正让我们惊得恰恰是“惊”字,秋好像人一样知道了客人的意愿,刮起了习习清风,可谓顿挫到了极致。下两句用对偶句描写了林间鸟儿斗架、蝉鸣,为下句铺垫。“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这两句是说:我不禁“苦恼”的埋怨道这些东西吵闹,谁说我的草庐幽静呢?杜甫此时的苦恼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苦恼”,而是假意的苦恼,这中“苦恼”正是作者得意之处。最后四句是说:因为村野僻远,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拿来款待客人,只好将此问美好的景色充作留客之物。西家的酒,也许没有了,不能不更想个办法,总之委屈不了你。从这里也显示了杜甫的淳朴、豪爽。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1-42 2、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55-56
  •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夏,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一日有人李炎来访便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55-56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捧剑仆 捧剑仆 捧剑仆,咸阳郭氏之仆也。虽在奴隶,尝以望水眺云为事。遭鞭箠,终不改。后窜去。其诗用语极为清新,情真意切。查看更多捧剑仆的诗文
  • 惠能 惠能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查看更多惠能的诗文
  • 沙正卿 沙正卿 沙正卿[元],(约公元一三二二年前后在世)名不详,(元剧研究疑即沙可学,恐不确)里居、生卒年及生平事实均不详,约元英宗至治中前后在世。工曲,散曲有闺情一套,甚佳。查看更多沙正卿的诗文
  • 张仲素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查看更多张仲素的诗文
  • 布燮 布燮 布燮,长和国使人。南诏郑氏篡蒙氏,改国号曰大长和。布燮,官名,其宰相也。大理国权臣高智升在帮助段思廉灭掉杨氏反叛后,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自称“布燮”。查看更多布燮的诗文
  • 李世民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查看更多李世民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