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洗兵马
  •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参考资料: 1、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3-75
  • 注释
    诸将:指王李俶、郭子仪等将士。
    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
    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邺城:相州,今河南安阳。
    河:指黄河。
    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
    胡:指叛将史思明等。
    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祗残:只剩。
    独任:只任用。
    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
    葡萄宫: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
    喂肉:此处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陈而又略寓讽刺朝廷借用回纥兵之意。
    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
    仙仗:皇帝的仪仗。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
    万国:即万方。
    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两句提醒肃宗不要忘记苦战的将士,想到人民所受的苦难。
    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复两京的主帅。
    心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
    郭相:郭子仪。
    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
    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
    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
    气:气度。
    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二三豪俊:指李傲、郭子仪、李光弼等。
    为时出:应运而生。
    济时:救济时危。
    了:完毕。
    冠冕:指上朝的群臣。
    入:指进入皇宫。
    正耐:正相称。
    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鹤架:太子的车。
    凤辇:天子之车。
    问寝:问候起居。
    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
    化为侯王:形容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玄宗入蜀和跟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
    蒙帝力:仰仗了天子的力量。
    时:时运。
    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
    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
    风云会:风云际会。动乱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
    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
    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
    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
    再昌:中兴。
    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
    银瓮:《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
    解:懂得。
    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
    河清颂:即宋文帝元嘉时鲍照所作《河清颂》。
    淇:淇水,在邺城附近。
    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
    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天河:即银河。
    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参考资料: 1、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3-75
  •   至德二载九月,官军收复长安,十月杜甫携家随肃宗返回长安,仍任左拾遗,乾元元年六月,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春,杜甫在洛阳,这段时间两京相继克复,平叛捷报频传,杜甫认为胜利在即,就写了长诗《洗兵马》。

    参考资料: 1、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3-75
  •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478-480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李縠 李縠 李縠,字德师,[唐]生卒年月不详,咸通进士,唐末为浙东观察推官,兼殿中侍御史。与诗人皮日休相交,《全唐诗》存诗四首。查看更多李縠的诗文
  •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查看更多韩愈的诗文
  • 窦牟 窦牟 窦牟(749-822)字贻周,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贞元进士,历任留守判官。尚书都官郎中,泽州刺史,终国子司业。历河阳、昭义从事,检校水部郎中,赐绯,再为留守判官。入为都官郎中,出为泽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长庆二年卒,时年七十四。子周余,大中年秘书监。查看更多窦牟的诗文
  • 陈寡言 陈寡言 陈寡言,字大初,越州诸暨(今浙江诸暨)人。中唐时道士,隐居于玉霄峰。常以琴酒自娱,每吟咏则放情自适。卒年64岁。有诗10卷,已佚。事迹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〇、《三洞群仙录》卷六。《全唐诗》存诗2首。查看更多陈寡言的诗文
  • 常雅 常雅 姓名:常雅,朝代:唐末五代,诗人籍贯:福建查看更多常雅的诗文
  • 郑昈 郑昈 郑昈,字景辉,连江人。天顺间,以贡为叙州通判。性廉介,义不入人一钱。同事有绘《一堂和气图》者,其人墨,昈手裂之当道右。富民诬人以戍,昈力白其冤。满九载,罢归,名其室曰:“释锄”。暇则泼墨自遣。其子以故宅湫隘,不可以宾,隔巷构三楹,方上梁,见彩帛悬焉,问何从来,对曰:“往叙州归时,百姓奔送者”昈瞪目曰:“此汝屋也。吾死不入。”其后昈卒,垂绝矣,子妇舁入新室,昈足距于门,不得入,乃殓于旧室。查看更多郑昈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