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野望
  •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0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3、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 译文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遥远的阴云重重叠叠。
    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云雾缭绕。
    稀疏的树叶在秋风中更快脱落,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的这么晚?要知道黄昏时乌鸦早已宿满林。

    注释
    迢遰(dì):即迢递,遥远貌。曾(céng)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兼:连着。天净:天空明净。
    迥(jiǒng):远。
    归何晚:为何回得晚。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0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3、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   这首诗云“远水孤城”,当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在秦州所作。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清秋望不极”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

      接下来“迢遰起曾阴”句是写景。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句则是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风更落”,就是“风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

      最后一联“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2、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唐代的其他诗人
  •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查看更多白居易的诗文
  • 王湾 王湾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查看更多王湾的诗文
  • 赵居贞 赵居贞 赵居贞,河北定州鼓城人。擢进士第。历吴郡太守兼江南采访处置使,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设县沿于松江。官北海郡太守。诗一首。查看更多赵居贞的诗文
  • 刘允济 刘允济 [唐]字伯华,河南巩(今巩县)人。少孤,事母尤孝,工文辞,与王勃齐名。累迁左史兼直弘文馆,武后(六八四至七o四)时官修文馆学士。工书,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云:“学并卢、王敏,书偕褚、薛能。老兄真不坠,小了独无承。”《唐书本传、杜诗笺注》查看更多刘允济的诗文
  • 郑据 郑据 郑据,唐,荥阳人,右龙武军长史。曾作七老会诗一首。查看更多郑据的诗文
  • 李咸 李咸 李咸(100年—175年),字元卓,另说字元贞,汝南郡西平(现河南省西平县)人。曾任高密令,后迁徐州刺史,又拜渔阳太守,度辽将军。汉桓帝时,拜将作大匠、大司农、大鸿胪、太仆。汉灵帝建宁四年(171)任太尉之职,汉灵帝熹平二(173)年三月,李咸被免去太尉之职,熹平四年(175)卒,享年76岁。范晔《后汉书》无李咸传,李咸事迹零星散见于他人传记中。后汉大儒蔡邕曾为李咸作碑文《太尉李咸碑》(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蔡中郎集》题作《太尉汝南李公碑》)。查看更多李咸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