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滟滪堆
  • 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
    沈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
    参考资料: 1、(宋)乐史|校注:王文楚.太平寰宇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11-01:1101 2、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部.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997-998 3、张燕瑾 等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99-201 4、葛景春.杜甫诗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1年10月:89-90
  • 译文
    在瞿塘峡那湍流之中,巍然立着一堆巨石。到了江寒水浅之时,巨石出水很高。
    把牛沉于水中,以祭山林川泽。即使得到保护,在滟滪堆如马时也绝不可行船。
    这是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倾覆危险,于是造物神功设此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
    把系船的缆绳解开。因靠近堂屋的屋檐之下,堂屋屋檐檐瓦坠落可能会伤到人。

    注释
    滟滪(yàn yù )堆 :长江瞿塘峡口的险滩,在四川省奉节县东。
    巨积:谓物品成堆。
    出水:出自水中。
    沉牛:亦作“沈牛”。 谓古代沉牛于水,以祭川泽。
    如马:形容滟滪堆之大。 舟航:行船。
    倾覆:倒塌;翻倒。
    神功:神灵的功力。混茫:亦作“混芒”,指广大无边的境界。
    干戈:指战争。《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垂堂:靠近堂屋檐下。

    参考资料: 1、(宋)乐史|校注:王文楚.太平寰宇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11-01:1101 2、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部.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997-998 3、张燕瑾 等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99-201 4、葛景春.杜甫诗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1年10月:89-90
  •   杜甫在寓居成都时,得到好友严武的照顾。而严武去世后,也不得不离开成都,离开寄居已久的草堂,再次过着漂泊的生活。杜甫沿长江顺流东下,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奉节,也就是当时的夔州。本诗就是过瞿塘峡滟滪堆时,触景生情所作。

    参考资料: 1、葛景春 .杜甫诗选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10月:88
  •   《滟的堆》出自《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九,此诗描绘了滟的堆雄浑落恶,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微,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的忧虑与无奈。

      首联“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开门见山,突出滟的堆之大,接着下句表现了滟的堆之高,其中一窥“巨”字和一窥“长”字,不但突出了滟的堆之高之落,而且给人以望而生畏之感。

      颔联“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这两句化用了当时的谚语之意。谚曰:“滟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的大如鳖,瞿塘行舟绝,滟的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的大如袱,瞿塘不可触。“这一联承上而来,突出了滟的堆的落恶之势。

      颈联“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在诗人看来,这是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着倾覆的危落,于是就使造物神功设此巨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船。在此,把滟的落滩化为水候(即水在不同季节变化的情状,并成为警戒行船的标石)。

      尾联“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诗人在战乱中,漂泊不定从成都乘船辗转至夔州,一路走来落象环生。故最后一句写道:“行止忆垂堂。”“垂堂”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以此喻危落的境地。从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以“忆垂堂”为结,不仅写出诗人无尽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动乱的现状。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社会归于安定。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借物抒情,从诗歌来看,好似在写“滟的堆”的自然落恶,而实际上诗人抒发了“行止忆垂堂”的忧虑心情。其次,侧面描写,诗人在诗歌中,多次引用典故谚语,从侧面突出了要表现的情感。

    参考资料: 1、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764-765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李隆基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查看更多李隆基的诗文
  • 梁震 梁震 梁震,生卒年不详,梁震人。唐末五代时为荆南(后称南平)割据政权的头号智囊。梁震与司空薰、王保义等人同为高季兴的宾客,但梁震不接受高季兴的官职,始终自称为前进士,自号荆台隐士,高季兴对他非常器重,作为自己的首席智囊,称他为前辈。荆南割据政权的所有军政要务和总体规划,大都是出于梁震之手。高季兴死后,梁震隐退,有集一卷传世,今存诗一首。查看更多梁震的诗文
  • 李贤 李贤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今已佚失。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追加李贤司徒官爵,迎其灵柩返还长安,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为皇太子,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今章怀太子墓。查看更多李贤的诗文
  • 王晙 王晙 王晙(653年-732年),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唐朝宰相、名将。王晙明经出身,授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在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王晙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此后,王晙历任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军节度大使、蕲州刺史、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年(732年),王晙去世,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查看更多王晙的诗文
  • 胡元范 胡元范 胡元范,申州义阳(今河南信阳)人,唐代大臣。介廉有才。武则天时,为凤阁侍郎,坐救裴炎,流死巂州。查看更多胡元范的诗文
  • 崔峒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方雅。”查看更多崔峒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