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画石
  •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45页
  • 译文
    画面中一块古老的石头上长满青苔,它那一片坚贞的内质,在画上充分表现了出来。
    忽然遇上女娲炼石补天,哪里知道分铢不能得用?

    注释
    藓:青苔。
    非常用:指补天的用处。
    分铢:一分一铢,形容非常少。

  •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刘商,诗制兼画家。他本制爱画松石树容。这幅题诗的画,也许就是刘商本制的创作。根据诗作的内容,作者是用这一诗一画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施展的悲愤。

      开头两句写画石本身,相赞于一般抒情诗中的写景。“苍藓千年”与“坚贞一片”是“千年苍藓”与“一片坚贞”的倒文。这两句的大意是:一块古老的长满了青苔的石头出现在画面上,它那一片坚贞的内质,通过画上的设色充分表现了出来。既赞石,又赞画,亦即自赞。神完气足,犹如累巨石于高冈,为下文的反跌蓄势。

      前两句借画说石,后两句便只就“石”生发。它没有顺着上文说下去,却以“那知”二字拗转笔意。“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感叹突如其来,如石破天惊,出制意表。就“石”来说,其“非常之用”,即不同寻常的用途,便是“补天”了。“补天”,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淮南子》、《列子》中都有记载。据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缺口,造成了很大的灾难。于是,有一个名叫女娲的神炼制出五色石,补好了天上的缺口。因此后代诗制常把炼石补天作为整顿乾坤、挽回颓势的非常之举。而作者却生感叹:遇此“补天”机会,却分铢不能得用,如杜甫所谓“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者,谁为其制呢?两句借天上映喻制间,借石头比拟自身。上下两联一起一跌,相反相成,构成一幅完整的贞士不遇图,完足作者本意。

      《画石》一诗,明写处画是宾,石是主;暗喻处则石是宾,制是主;天上是宾,制间是主。章法井然,余地宽阔,耐制寻味。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45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四卷。查看更多虞世南的诗文
  • 李正封 李正封 李正封,唐,字中护,陇西(今甘肃临洮)人。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进士,历官司勋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监察御史。查看更多李正封的诗文
  • 阎朝隐 阎朝隐 阎朝隐,字友倩,赵州栾城人。连中进士、孝弟廉让科。性滑稽,属辞奇诡,为武后所赏。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圣历中,转麟台少监,坐附张易之徙岭外。景龙时,还为著作郎。先天中,除秘书少监,后贬通州别驾。诗十三首。查看更多阎朝隐的诗文
  • 马植 马植 马植(生卒年不详),陕西扶风人。字存之,凤州刺史马勋之子,马英九先祖。查看更多马植的诗文
  • 鲍防 鲍防 鲍防(722年--790年),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朝官员、诗人。天宝十二年(753年)考中进士科,历任节度使府僚属。大历五年(770年)召入朝廷任职方员外郎。后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历任福建、江西观察使,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骑常侍。跟随唐德宗李适到奉天,升任礼部侍郎,封东海郡公。贞元元年(785年),鲍防主持策试贤良方正科。后不得志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宣。查看更多鲍防的诗文
  • 崔枢 崔枢 崔枢,唐顺宗时代人物,担任过充东宫侍读、历中书舍人、终秘书监等官职,主要作品有《赐耆老布帛(一作张复元诗)》、《齐优开笼飞去所献楚王鹄》等。查看更多崔枢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