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游子吟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 2、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 2、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 1、左成文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25-726 .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苏郁 苏郁 苏郁,贞元、元和间诗人。查看更多苏郁的诗文
  • 道会 道会 道会,唐朝人,姓史氏,犍为武阳人,住益州严远寺。贞观中入京,被诬系狱,放归卒。查看更多道会的诗文
  • 裴夷直 裴夷直 裴夷直,唐诗人。字礼卿。吴(今苏州)人,郡望河东(今山西永济)。宪宗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任右拾遗。查看更多裴夷直的诗文
  • 邓倚 邓倚 德宗贞元间进士。曾与焦郁、裴澄同时应进士试。《全唐诗》收其省试诗《春云》1首。事迹据《文苑英华》卷一八一收三人诗考知。《柳宗元集》卷一〇《邓君墓志》载邓某曾祖邓倚,南阳(今属河南)人,曾官建州浦城令,约于玄宗初年在世,应为另一人。查看更多邓倚的诗文
  • 蔡希周 蔡希周 蔡希周(688年—747年4月15日),字良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唐代诗人。蔡氏原籍陈留济阳人。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蔡邕,六世祖南朝陈侍中蔡景历,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记室蔡君知,从叔父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蔡有邻,兄缑氏主簿蔡希逸,弟洛阳尉蔡希寂都是著名的书法家。查看更多蔡希周的诗文
  • 李隆基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查看更多李隆基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