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参考资料: 1、刘衍.刘衍论著集 第一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1:第300页 2、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09:第259页
-
译文
一只白狐在向月嗥叫,山风吹来深谷的回声,秋夜的寒白扫净云絮,露出幽碧明净的天空;
谷底升起潮湿的烟雾,像白色的玉柱缓缓移动,银河无声地流转,向着东方,流转个不停;
溪边安睡着鹭鸟,野汀的宿雁正在作梦,只有溪水书书地流淌,轻溅的水花细语淙淙;
重叠的山峦连绵起伏,看似条条盘曲的卧龙,夜风吹动着竹林,为山外来客奏起箫笙。注释
①碧空:幽碧明净的天空。
②玉烟:指炊烟。幢:旌幡。青湿,疑指炊烟黑而湿润。烟黑白相杂,故云“玉”、云“白”。钱钟书举此句为例,以为长吉镂金刻玉,与法国诗人戈蒂埃同。
③银湾,即银河。晓转,指夜半银河渐东,转而至晓。一说,“晓转”,指光明如晓。
④“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句:鹭眠而听雁鸣,故惊醒而偶有飞起者。一说指群鸟寂然栖苦,故下旬云波水轻涟,书而无声,非是。上句写书中有动;下句写动中有书,不可一以贯之。游溶,指溪水流动缓慢。不语,言水声之低小,非“无声”意。
⑤层岫回岑:指山势起伏曲折如龙,故日“复叠龙”。
⑥苦篁(huáng):苦竹。吟歌简,风吹篁竹,啸如歌吟。筒,竹管,箫笛均以竹管为之。参考资料: 1、刘衍.刘衍论著集 第一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1:第300页 2、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09:第259页
-
诗的前半篇描绘秋空的澄碧、瑰丽。起句以月、风点明山晚凉《题意,落想奇特。所谓山自狐号风《,不过写月下风声。鲍照《芜城赋》曰:山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中晨趋。《诗人化用此意,想象风声如狐号,表明山风之厉。所以言山白《,因为月光下白色不可中,说山白狐号风《,不但使想象之情切合眼前之景,而且山白《字突现了月色之皎洁。山秋寒《之感缘于山风,次句说山秋夜的寒气驱散了浮云《。越发显得山风强劲,凉意侵人。山留《字用得巧妙,表明山风过后,浮云敛尽,天质独露,在我们眼前展现出澄碧而寥廓的夜空。
三、四句写晚烟、银河,情态生动,如织如绘。轻烟本呈淡青色,在”水和夜露的潮润中,缓缓浮动,凝聚不散,显得山青湿《;月色朗朗,夜气澄清,晚烟在月光中洁净、明亮如感。故日山感烟《。再看那姿态,缭绕悬浮,摇曳不定,宛如风中飘动的白色幢幡。诗人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首先来自他细心的观察。山银湾《一词,意即银河,是诗人的造语,却十分妥帖。既称银河,便弯曲宛转如河水,使人产生山流《的感觉,银河在天边倾侧而下。恰似一弯流水奔向天东。山晓《字青银河皎皎,光明如晓;山晓转《便是闪光流转之意,又暗示月移星动,夜色渐深。秋月碧空,感烟银湾,构成了一幅瑰丽多彩的图景。
诗的后半篇写地面景象,极显秋夜之静谧。”边的沙汀是水鸟栖息嬉戏之地,此刻早已寂无声息。诗人想象白鹭正梦中征鸿远去,引起悠远的梦思。这种巧妙的构想,将人的情态赋与水鸟,意在唤起读者的生活经验,由眠鹭酣梦之深感受到”边的寂静。接着又拟水如人,山不语《二字,意味着白昼水面的喧闹早已消逝,”水在夜色的抚摸下安歇。诗人用一连串形容词山轻《、山细《、山游溶《,分别描写水波轻动、波纹细微、水流徐缓之状,十分细腻逼真。
七、八句写远山、近竹,这是岸上景色。夜看远山,不辨草木,惟中山影。山层《字显出峰峦重叠之势,山回《字写出山体盘旋曲折之形,山复叠龙《三字更将山势比作鳞甲重叠、蜿蜒盘曲,的乌龙。诗人未写竹影,只写风动苦篁泠泠有声。仿佛箫管奏呜。同过客的吟诵相应和。读者则从这竹声的描绘中,想象到星光之下竹影幢幢、随风摇曳的动人景象。
全篇描写,重在山静《境的表现。诗人巧运匠心,寓静于动,将夜中景物写得情态生动,色泽鲜明,而且富于活力,愈显出夜的静谧。尤令人叹服之处是,诗人善于驰骋想象,将不易觉察、也就不易表现的大自然的声息,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使人可睹可闻,而且情趣横生。奇妙的想象贯穿全诗,成为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语言上,诗人善于锻字炼句,且反复勾绘,每一景物都刻划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余冠英.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07月第1版:第479-481页
-
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春李贺辞官家居,次年秋入潞欲从戎有所作为,此诗或为这年秋天家居时所作。
参考资料: 1、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08月第1版:第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