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后宫词
  •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101 2、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8-259
  • 译文
    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
    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注释
    宫词:此诗题又作《后宫词》。
    按歌声:依照歌声的韵律打拍子。
    红颜:此指宫宫女。
    恩:君恩。
    熏笼:覆罩香炉的竹笼。香炉用来熏衣被,为宫中用物。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101 2、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8-259
  •   这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全诗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倘使人老珠黄,犹可解说;偏偏她盛鬓堆鸦,红颜未老,生出四层怨怅。要是君王一直没有发现她,那也罢了;事实是她曾受过君王的恩宠,而现在这种恩宠却无端断绝,见出五层怨怅。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一转念,犹翼君王在听歌赏舞之后,会记起她来。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见出六层怨怅。

      一种情思,六层写来,尽缠绵往复之能事。而全诗却一气浑成,如笋破土,苞节虽在而不露;如茧抽丝,幽怨似缕而不绝。短短四句,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夜来不寐,等候君王临幸,写其希望;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写其失望;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写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来,写其绝望。泪湿罗巾,写宫女的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幻想;恩断而仍坐等,写其痴想;坐到天明仍不见君王,再写其可悲的现实。

      全诗由希望转到失望,由失望转到苦望,由苦望转到最后绝望;由现实进入幻想,由幻想进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现实,千回百转,倾注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

    参考资料: 1、赖汉屏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02
  •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倘使人老珠黄,犹可解说;

      偏偏她盛鬓堆鸦,红颜未老,生出四层怨怅。要是君王一直没有发现她,那也罢了;事实是她曾受过君王的恩宠,而现在这种恩宠却无端断绝,见出五层怨怅。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一转念,犹翼君王在听歌赏舞之后,会记起她来。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见出六层怨怅。一种情思,六层写来,尽缠绵往复之能事。而全诗却一气浑成,如笋破土,苞节虽在而不露;

      如茧抽丝,幽怨似缕而不绝。短短四句,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夜来不寐,等候君王临幸,写其希望;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写其失望;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写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来,写其绝望。泪湿罗巾,写宫女的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幻想;恩断而仍坐等,写其痴想;坐到天明仍不见君王,再写其可悲的现实。全诗由希望转到失望,由失望转到苦望,由苦望转到最后绝望;由现实进入幻想,由幻想进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现实,千回百转,倾注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莲花妓 莲花妓 莲花妓,豫章人也,陈陶隐南昌西山,镇帅严宇尝遣之侍陶。陶不顾,因求去,献诗一首。查看更多莲花妓的诗文
  • 徐侃 徐侃 徐侃,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唐代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一首。与同乡安凤友善,都有才学。本约同赴长安,临行时,徐侃因母老不忍离。安凤在长安十年,不达,耻而不归。忽逢徐侃,共叙阔别,话乡里之事,同寓旅舍数日。徐侃将归,留诗为别,安凤亦以诗答。次年春,安凤以书寄寿春。徐侃母得书,云徐侃卒已三年矣。查看更多徐侃的诗文
  • 苗仲方 苗仲方 一作苗重芳。世次无考。《全唐诗》收其省试诗《仲秋太常寺观公辂车拜陵》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九。查看更多苗仲方的诗文
  • 郑德玄 郑德玄 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隋陟州刺史郑海之子。唐初任蓝田令。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又《宝刻类编》卷四、《宝刻丛编》卷八记郑德玄宪宗元和二年(807)所撰碑志,显为另一人。《全唐诗》存诗1首,不知属谁。查看更多郑德玄的诗文
  •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查看更多孟浩然的诗文
  • 张道符 张道符 张道符,字梦锡,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查看更多张道符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