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ome
中国
China
世界
World
人物
Figures
事件
Events
文化
Culture
成语
idiom
专题
Subject
古诗文
Poetry
书籍
Book
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和刘梦得岁夜怀友
诗文
名句
作者
和刘梦得岁夜怀友
【
唐代
】
卢贞
文翰走天下,琴尊卧洛阳。贞元朝士尽,新岁一悲凉。
名早缘才大,官迟为寿长。时来知病已,莫叹步趋妨。
参考资料:
卢贞的其他诗文
《 关雎 》
—— 佚名
《 葛覃 》
—— 佚名
《 樛木 》
—— 佚名
《 卷耳 》
—— 佚名
《 螽斯 》
—— 佚名
《 国风·周南·桃夭 》
—— 佚名
《 兔罝 》
—— 佚名
《 芣苢 》
—— 佚名
唐代的其他诗人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查看更多高适的诗文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查看更多戴叔伦的诗文
薛奇童
薛奇童,唐朝诗人,时任大理司直。现存诗七首。据传,薛奇童相貌平凡。脸呈圆形,眉毛较浓,眼睛较小。
查看更多薛奇童的诗文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查看更多王勃的诗文
高弁
高弁,字公仪,濮州雷泽人。弱冠,徒步从种放学于终南山,又学古文于柳开,与张景齐名。至道中,以文谒王禹偁,禹偁奇之。举进士,累官侍御史。谏修玉清昭应宫,降知广济军。寻以户部判官试开封府进士,私发糊名,夺二官。稍复知单州、邢州、盐铁判官。河决澶州,请弛堤防,纵水所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向。议寝。知陕州,卒。弁性孝友。所为文章多祖《六经》及《孟子》,喜言仁义。有《帝则》三篇,为世所传。与李迪、贾同、陆参、朱頔、伊淳相友善。石延年、刘潜皆其门人也。
查看更多高弁的诗文
法照
法照大师(公元约747-821)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的俗世事迹,史料中不见记载。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既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因仰慕远公之芳踪,由东吴到庐山东林,结净土道场,专修念佛三昧,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有著垢弊衣而侍于佛侧者,得佛明示,知乃衡山承远也。因是径往湖南,入山求之,觅得师于岩谷间,于是师从教,在弥陀台般舟道场,专修净业。当时衡山念佛道场,在南方颇有名声,来山从学受教者数以万计。代宗皇帝赐承远大师所住
查看更多法照的诗文
唐代的其他诗文
《卢巴驿闻张御史张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赠之》
—— 张说
《古意》
—— 崔曙
《退朝望终南山》
—— 李拯
《寄怀东林寺匡白监寺》
—— 齐己
《和杜主簿春日有所思》
—— 苏颋
《陪王明府泛舟》
—— 刘长卿
古诗文搜索
朝代
五代
两汉
先秦
唐代
宋代
明代
清代
魏晋
元代
南北朝
隋代
金朝
作者
方干
齐己
徐玑
李方膺
施绍莘
张衡
陈凤仪
吴西逸
沈周
赵嘏
赵令畤
陈子昂
周纯
蜀妓
张旭
萧道成
俞彦
元稹
徐昌图
赵长卿
文征明
储光羲
宣宗宫人
陶弘景
程颢
陈文述
韩琦
于武陵
张曙
姜夔
崔道融
谢朓
章谦亨
刘铉
李流芳
贝琼
乔吉
殷尧藩
沈德潜
万俟咏
张养浩
蒋春霖
魏禧
杨炯
王翰
王暕
刘光祖
顾况
胡令能
班昭
刘过
张炎
吴锡麒
郭茂倩
张祜
张嵲
黄裳
吴淑姬
贾至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