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野菊
  •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参考资料: 1、宋金鼎.李商隐诗今译:海燕出版社,2012.08:135-136 2、刘学锴 李翰撰.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110页
  • 译文
    从一片苦竹园漫步向南,来到起伏的椒坞边。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
    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无伴,如同寒风中飞行的孤雁。满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难言,怎忍心托付傍晚的暮蝉?
    夕阳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我独自走来徘徊无数。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将往事浮想联翩。
    紫云东来,随风飘荡,御苑移花,充满吉祥。但是野菊却受人轻待,无人选栽排斥在御筵之外。

    注释
    苦竹:指野菊托根在辛苦之地。竹为苦竹,而椒味辛辣,皆以喻愁恨。
    椒:灌木名。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
    泪涓涓:形容花上的露珠、水滴。
    节物:具有季节性的景物。
    芳心:惜花之心。与:同。
    清尊:指当年顾遇。省:察记。
    省他年:回忆往事。
    紫云:指中书省。开元元年曾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令日紫薇令。此指令狐绚移官内职,任中书舍人。
    不取:对令狐绚不加提携表示怨望。霜栽:指傲霜的秋菊。
    御筵:宫中筵席。

    参考资料: 1、宋金鼎.李商隐诗今译:海燕出版社,2012.08:135-136 2、刘学锴 李翰撰.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110页
  •   这首诗作于大中三年秋天(公元849年),此时李商隐任京兆很留参军,精神上正处于非常苦闷的阶段。在仕途上他进取不利。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   开篇点出野菊生长环境的压抑,“苦竹”与“椒坞”,虽有“微香”但已难禁孤独之泪。“已悲节物同寒雁”把生于寒秋看成是菊花的悲惨命运。抒情主人公形象自颈联介入,“细路独来”点明其与野菊同命相怜之苦,最后一句“不取霜栽近御筵”尽显怨愤压抑的情绪。全诗触景感怀,咏物托意,很能反映诗人当时的思想状况。

      诗一开头:“苦竹园南椒坞边”,点出野菊所处的环境:它的北面是苦竹园,而且还有椒坞在旁。竹的味道那么苦,椒的味道又那么辣,苦、辣之味包裹着菊花。托根在这样的辛苦之地。它的处境多么艰辛啊!所以,诗便很自然地引出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不断洒落了。同时,野菊的辛苦遭逢还不仅仅是境遇不好.它又生不逢时:它生于萧飒衰败的寒秋,蓓蕾一开,便受风刀霜剑的摧残,实在太不幸了。

      不过,菊花毕竟是花中的强者,它是决不会甘于寂寞的,因此诗又生出下边两句:“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在诗人看来,菊,作为百花之一,它也应该得到温暖,也应该有其“春风得意”之时,可是它却处于寒秋,“蕊寒香冷”(黄巢《菊花》),备受风霜困扰,如同寒雁羁栖,这已经是够可悲可叹的了,可它又怎么能够敛香隐迹,甘心与暮秋的寒蝉一样寂寞下去呢?

      以上四句,明里句句写的是野菊,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在写自己:野菊托根于辛苦之地,花发于西风落叶之时,倍受苦寒,这是诗人命运的生动写照。李商隐生于晚唐末世,可谓生不逢时。入仕以后.又一直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后又被牵连进去,遭受排挤和打击,郁郁不得志。但是又不甘潦倒长终,内心充满痛苦和烦闷。“已悲节物”、“忍委芳心”两句诗就有屈原“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离骚》)之意,感叹时不我予,想有所作为,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实在无可奈何。

      五、六两句笔法一变,由隐到显,追忆自己受令狐楚恩遇的往事。“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小路独来,回思往事,早年在重阳节自己曾伴令狐公同饮。想令狐公在日。对自己积极奖掖。大力提拔,“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徽于继和。杯觞曲赐萁尽欢。委屈款言,绸缪顾遏” (《上令狐相公状》)。那时自己多么惬意啊!令狐楚的这些恩顾,诗人是念念不忘的。大中二年重阳节就专门写过《九日》一诗,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曾共山翁把酒卮,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七、八两句是对诗人此时想起令狐楚一个交待:“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紫云”一作紫微,指中书省。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后虽在开元五年复旧称,但人们此后常以“紫微”代中书省。“紫云新苑移花处”指令狐绚官中书舍人。令狐绚是令狐楚之子,又是李商隐的故交,《新唐书·令狐楚传》记载令狐楚帅河南之时,十分欣赏李商隐之文,并“使诸子游”。照理,他总该对李商隐有所汲引了吧?可是李商隐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之后,令狐绚认为他“背恩”,根本不予理睬。诗人一再陈情,也得不到谅解,所以在诗的最后说他“不取霜栽近御筵”,即不向朝廷荐举他。正是由于令狐绚的冷遇和排挤,所以诗人才一再提起令狐楚,表现自己的不满和埋怨。在大中二年的《九日》一诗中,诗人在回顾令狐楚的恩顾之后。就指责令狐绚“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篱。”因此,此诗在抒写自己沉沦困境的同时,便流露出对令狐如此冷漠的怨望。

      这首诗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密,立意高迈。诗人自己似乎很清楚。有意识地避实就虚,采用象征的手法,不作平直语。字面上除五、六两句外,句句写菊,又句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别开生面,不落窠臼。尤其三、四两句“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含意精警,令人回味感叹。

    参考资料: 1、靖宇.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辽海出版社,2001.09:80-81 2、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1128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马逢 马逢 马逢(生卒年不详),字不详,稷州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人。唐朝贞元、元和年间诗人。贞元五年(789年)卢顼榜举进士第,官佐镇戎幕府,尝从军出塞。贞元二十年(804年)任盩厔尉。元和二年(807年)自咸阳尉试大理评事,充京兆观察支度使。后官至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王仲舒郎中友善。工诗属文,有诗名,篇篇警策。著有诗集录入《全唐诗》、《唐才子传》等得以传世。其诗在《全唐诗·卷七七二》收录有5首。生平事迹无考,今据《元和姓纂四校记·卷七》、《唐才子传》等有小传。查看更多马逢的诗文
  • 李建勋 李建勋 李建勋[公元八七二年左右至九五二年]字致尧,广陵人。(全唐诗作陇西人。此从唐才子传)约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卒于周太祖广顺二年,年约八十一岁。少好学能属文,尢工诗。南唐主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策,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昪元五年,(公元九四一年)放还私第。嗣主璟,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年已八十。时宋齐丘隐居洪州西山,建勋常往造谒致敬。后归高安别墅,一夕,无病而终。建勋著有钟山集二十卷,《唐才子传》传于世。查看更多李建勋的诗文
  • 郑愔 郑愔 郑愔(?-710)唐诗人。字文靖,河北沧县(属沧州)人。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十七岁举进士。武后时,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张易之下台后,被贬为宣州司户。唐中宗时,任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与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称“崔、冉、郑,辞书时政。”唐初流行《桑条歌》,其词有“桑条韦也”之句;明韦后妄图篡位,以《桑条歌》为其“受命”这证。愔迎合韦后之意,作《桑条乐词》十首进献,擢升史部侍郎。景龙三年(709)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贪赃贬为江州司马。翌年色结谯王李重福阴谋叛乱,预推重福为天子,愔自任右丞相不久查看更多郑愔的诗文
  • 李昪 李昪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943年(升元七年),李昪因丹药中毒而死,是为南唐先主,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查看更多李昪的诗文
  • 樊骧 樊骧 樊骧,字元龙,唐朝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查看更多樊骧的诗文
  • 周贺 周贺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查看更多周贺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