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访秋
  •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第3899页 2、李商隐.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第115页
  • 译文
    喝下的酒太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登上高楼极目远望直到天边。
    落日的余辉正照在江岸上,江中归船的帆席鼓满西风,正在轻快地驶回。
    暮霭笼罩着龙潭,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险峻的山路上,山岭被映成一片红色。
    殷勤地报送秋天消息的,只有一树树火红的枫树。

    注释
    访秋:寻访秋色秋意。访:探访。秋天已到,但在岭南并不明显,故曰访秋,探问秋之消息也。
    薄:指酒味淡。
    危:高。望已穷:可以极望,隐含秋高气爽之意。
    皋(gāo):岸。江皋:濒江高地。当:对着。
    席:大。归风:指南风。作者家乡在北。
    烟:云气。带:笼罩。龙潭:即《桂林》诗所谓“龙移白石湫”之白石湫,在今广西桂林城北七十里。
    分:使显露。鸟道:险绝的山路。仅通飞鸟。
    殷勤:情意恳切深厚。报:传达。
    丹枫:红色的枫叶。只是有丹枫:谓除丹枫外不见秋意。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第3899页 2、李商隐.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第115页
  •   这首诗首句措辞非常隐曲,本意是对身世极度不满。颔联有“心存魏阙,望而不见”之慨。颈联白字属烟,而拆居句末,以见警策。尾联点明访秋的意思。境界寥廓,景中有情,不言思归,而归思已见也。诗意深曲含蕴,意脉不露,耐人咀嚼。

      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篇一开始就蕴含着深沉的愁苦。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这两句起势陡健,发唱警挺。劈头一句“酒薄吹还醒”,是经过长久的离别,尝尽愁苦滋味以后,盘纡于胸中的感情的猛然倾泻,给人以十分强烈的感染。

      次句“楼危望已穷”,紧接着描画出诗人登临极目,北望乡关的情景,着墨不多,却鲜明如在目前。两句情景交融,蕴含着深厚的诗意;“还”字、“已”字,使得诗句上下紧密联系,曲折起伏。而“望”字,又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垒篇,可谓一诗之“眼”。从开始两句中,就体现出了诗人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

      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诗人纵目望去,落日的余辉正照在江岸上,江中归船的帆席鼓满西风,正在轻快地驶回。见此情景,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乡远在万里之外,不知何时才能归去,当此西风落日之际,家中的妻儿说不定正在急切盼望自己呢,心中不免涌起异乡作客的惆怅。通过反衬,思乡之情被表现得曲折而又强烈。接着,诗人又换用烘染的手法,通过对龙潭鸟道的描写,来进一步暗示自己的乡思。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像一片美景,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孕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时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诗人巧妙地用具有桂州特点的景色,来烘染出自己的乡思,隐而不显,含蕴深沉。

      这两联描写景物十分形象生动,但又简洁凝炼,原因在于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物象。前一联只用“江皋”、“落日”、“帆席”、“归风”四种物象,就生动地画出了一幅落日归帆图;后一联也仅采“烟”、“龙潭”、“霞”、“鸟道”四种物象,就组成了一幅桂州山水画,笔墨经济,画意浓郁,使人如身临其境。每两种物象中用动词联结,互相映带,交织融会,顿然产生活泼生动之感。而动词的安排,前一联的“当”、“见”在第三字,后一联的“带”、“分”在第二字,这就使得诗句在节奏上发生变化,读来顿挫起伏,别具一种抑扬跌宕的声情美。

      最后一联:“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缴清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搂寻访秋意。然而,因为“桂州地暖无秋色”(《桂州路中作》),登楼而访,却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心情格外怅惘。而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火红的枫树,给人一点点难得的慰藉。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面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州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作者在桂州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作者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念,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最后一联,字字浸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泪,那火红的丹枫,又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令人回味无尽。

      诗题“访秋”,而全诗通过形象的景物描写,婉曲深沉地表达出无穷的乡思,这已是一层曲折。中间各联在具体的描写中,又起伏变化,峰回路转,用笔极尽曲折之妙。虽然如此,但全诗并没有那种过分渺茫和无从捉摸的感觉,而是有消息可寻,含蓄而不晦涩。全诗扣紧“望”字,笔不旁骛,蝉联而下,在宛转曲折中又显得流畅自然,读来一气贯注,天然浑成。诗篇开始以精切的对句起笔,最后以散句作结,在精整中不乏自然之姿,在谨严中又留下不尽的余响,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第969页
  •   此诗作于公元84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秋天,时年三十五岁。李商隐被郑亚聘为幕中掌书记,五月到达桂州。诗人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长安,远道间关,孑然一身,不无孤独之感;加之政治上受到排挤,情绪忧伤。这首《访秋》,就隐涵着作者的这种心情。

    参考资料: 1、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第969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杜之松 杜之松 杜之松,博陵曲阿人。隋起居舍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高祖武德元年前后在世。仕隋为起居舍人。唐贞观中,为河中刺史。之松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查看更多杜之松的诗文
  • 魏徵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查看更多魏徵的诗文
  • 戴公怀 戴公怀 戴公怀,约德宗贞元间人。《全唐诗》收其于贞元六、七年(790、791)和温州刺史路应寄李纾、包佶等人之诗1首。查看更多戴公怀的诗文
  • 姜皎 姜皎 姜皎,秦州上邮(今甘肃天水)人,唐朝大臣。长安中,迁尚衣奉御,交好唐玄宗,出为润州长史。唐玄宗即位,召拜殿中少监。先天政变后,以功拜殿中监,封楚国公,实封四百户,寻迁太常卿,兼秘书监,监修国史。开元十年,坐漏泄禁中语,发配钦州,卒于汝州,年五十余。十五年,追赠泽州刺史。善画鹰乌,杜甫有诗《姜楚公画角鹰歌》。查看更多姜皎的诗文
  • 赵良器 赵良器 赵良器,兵部员外。诗二首。查看更多赵良器的诗文
  • 郑俞 郑俞 郑俞,籍贯、字号不祥。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庚辰科陈权榜进士第三人。同榜有白居易、吴丹、杜元颖等。后白居易为河南尹,郑俞授长水县令,白居易曾在《四虽吟》中戏言:“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郑俞著有《性习相近远赋》等。查看更多郑俞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