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黄河
  •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参考资料: 1、韩兆琦编著.唐诗选注集评.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25-626 2、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1363-1364
  • 译文
    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天的意思难以明了。
    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平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平占卜张骞乘槎上天。
    三千年后黄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着急报告好消息。

    注释
    莫把阿胶向此倾:语出庾信《哀江南赋》。阿胶,药名,据说将其投入浊水,可使浊水变清。
    解(jiě):能。
    通银汉:古人说黄河的上游叫通天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连。银汉,银河。
    应须曲:双关语,既是说黄河的曲曲弯弯上通天河,也是说人们只有逢迎拍马不走正道,才能混进朝廷,谋取高位。汉代民谣有“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即是此意。
    出昆仑:先秦人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至张骞上考河源才知不是。这里仍是姑妄言之。
    高祖誓功衣带小:典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汉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时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无论今后出现什么事情,你们的领地也将世世代代传下去。与汉乐府中的所谓“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意思相同。
    仙人占斗:意指权贵把持朝政。占斗,指严君平观测星象。
    客槎(chá):指张骞乘槎上天。槎,木筏。
    三千年:旧说黄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圣人出现、天下太平的征兆。

    参考资料: 1、韩兆琦编著.唐诗选注集评.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25-626 2、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1363-1364
  •   罗隐的这首《黄河》,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首联“莫把阿胶向此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赋》:“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其意云,即使用再多阿胶也无法将黄河之浑浊澄清,纯为徒劳无功之举,以此为喻,暗示当时科举取士之虚伪;“此中天意固难明”,当时奸邪当道,以曲求通之事举不胜举,谁能真正明了天意。将讽喻之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言论大胆而尖锐。

      颔联“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以具体描述黄河之“曲”与“浊”来进一步描画科场黑暗之现实状况。黄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说,郦道元《水经注》曰:“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刘禹锡《浪淘沙》词有“九曲黄河万里沙”,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一高适《九曲词》解题:“《河图》曰:‘河水九曲。’”这里以黄河之“曲”通“银汉”为题,一语双关,所谓“曲”,表面上指黄河河道的蜿蜒曲折,实际上指科举考试中各种见不得人的不正当手段与途径,而“银汉”在古代诗词中常指人主或朝廷,这样看来,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谓难于登天,官场科举之腐朽不堪于此更可见一斑。后句中的“昆仑”是古人误解的黄河发源之地,“才出昆仑便不清”,从源头上就是“浊”,此中寓意显而易见,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批判,也是对不公正社会的鞭笞。

      颈联“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其间包含了两个典故,从具体层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汉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时的誓词,意为保王公贵族之爵位永存;后者是张骞寻黄河源头遇仙之事。两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门士子想要出将入相是比登天还难的。此句从另一个侧面再次抨击了社会的不公,怀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联的“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一声无奈的感叹,愤意难平,是对上天的控诉,是对统治者的不满,是对整个社会的失望。

      这首诗切定黄河,而又别有所指,寓言写物,巧妙贴切,新警深刻,构思独特。诗人对于晚唐混乱黑暗的现实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类诗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参考资料: 1、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1363-1364
  •   罗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中小地主家庭,在讲求出身门第、奥援引托、贿赂趋奉的科举制度下,他摆脱不了“十试不第”的命运,故而其诗歌颇多感时伤事、讽刺怒张之作,《黄河》即为其抒泄心中愤懑不平之气的杰作。

    参考资料: 1、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1363-1364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廖匡图 廖匡图 廖匡图(952一1003年),字赞禹。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五代十国时的文学家、诗人。他文学知识渊博,为当时文学界人士所钦佩、折服,是宁都最早的知名文学家。湖南楚王马殷聘为幕僚,殷子希范开天策府,置十八学士,匡图列居第八,才华博瞻,为时辈所折服。他与刘禹、李弘臬、徐仲雅、蔡昆、韦鼎、释虚中、齐已等都以文藻知名。《唐才子传》及《五代诗话》记载作廖图,字赞禹。有诗集二卷传世。《全唐诗》录其诗四首。其兄正图,亦负诗名,有《家集》一卷行于世。清文学家魏礼,对其兄弟之作,誉为“后世不易得”。其名《中国文学家大查看更多廖匡图的诗文
  • 谢勮 谢勮 谢勮(721-786),男,唐朝诗人。唐代宗大历年间曾经游历浙江省衢州市。查看更多谢勮的诗文
  • 袁高 袁高 袁高,唐代诗人,字公颐,恕己之孙,擢进士第。建中中,拜京畿观察使。坐累贬韶州刺史,复拜给事中。宪宗时,特赠礼部尚书。查看更多袁高的诗文
  • 裴澈 裴澈 裴澈,唐朝大臣。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人。裴俅之子,裴休的从子。登咸通进士第。僖宗朝,拜相,历官门下侍郎、右仆射、同平章事、判度支。以拥立伪煴诛。有兄裴渥、裴滈。留诗一首。查看更多裴澈的诗文
  • 来济 来济 来济(610年-662年),唐朝宰相,隋朝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进士出身,贞观年间,任通事舍人。后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永徽二年(651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永徽四年(653年),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六年(655年),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因反对废黜王皇后,被武则天所恨。显庆元年(656年),兼太子宾客,进南阳县侯。显庆二年(657年),又兼太子詹事。后坐褚遂良事累贬庭州刺史。龙朔二年(662年),西突厥入寇,力战阵亡,时年53岁。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书志》传于世查看更多来济的诗文
  • 马乂 马乂 马乂,宣宗时人。生平不详,仅留下作品《蜀中经蛮后寄陶雍》。查看更多马乂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