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春残
  • 景为春时短,愁随别夜长。
    暂棋宁号隐,轻醉不成乡。
    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
    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
    参考资料:
  • 译文
    春天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别的愁绪让这夜晚时光格外漫长。
    暂时下几盘棋也只是聊解愁绪,不能像隐士们那般超脱,轻微的酒醉不能说是进入了醉乡。
    暮春的风雨日夜不停,而不堪风雨摧残的春花,也迅速凋零,全都散落在苍绿的莓苔之上。
    花落了春天也将随之而去,那么这楼上就是送春归去的地方。

    注释
    暂棋宁号隐:用典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棋坐隐。”
    轻醉不成乡:化用典故,《新唐书·王绩传》:“绩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
    河梁:桥。也借指送别之地。

  •   这首诗写的是春尽时的惋惜和不忍作别情感。伤春伤别本是唐诗的主题之一,以之寄寓一种人生的思绪,如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或对生命惆怅的一种排遣。所以这种诗中大都笼着感伤情调,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的起句告诉我们春天的日子很短。句中的景即为“影”,可解释为“日影”、“光影”。春天的日子短,也就是说春天很容易过去,美丽的春光很容易消逝,这自然而然很易引起人们一种惆怅的情怀。这一句写景,那么下一句便是抒情了。作者说“愁随别夜长”,抒发了一种伤春与离别愁绪。上句“景短”,下句“愁长”,一景一情,相与对照,正好笼括了全诗的主题。我认为全诗的诗眼正在这一联当中,即那个“愁”字,正是愁的情绪贯穿了全诗的字字句句。

      颔联的两句都有典故。“暂棋宁号隐”用典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棋坐隐。”王中郎把自己隐居在围棋之中,而诗人却不能,他说暂时下几盘棋不能称之为“坐隐”,只是聊解愁绪罢了,而终究不能像隐士们那样超脱,“轻醉不成乡”是亦化用典故,《新唐书·王绩传》:“绩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但诗人也不能像王绩那样完全沉入醉乡之中,他说:轻微的酒醉不能说是进入了“醉乡”,正表现了他难以完全摆脱的不宁心绪。

      颈联是纯粹的写景,也正承首联而来,具体地展示了春残的狼藉景象。“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意即暮春的风雨曾通宵达旦,而春花不堪风雨的摧残,凋零也就更快,全都散落在苍绿的莓苔之上。因春短而生愁绪的诗人面对这狼藉残红,痛惜花飞花谢,以至于彻夜难眠,心情之凝重可想而知。这两句也可称为流水对,其景物的联缀在于贯穿其中的内在逻辑,即下联的“莓苔有众芳”是因为上联的“风雨曾通夕”。

      尾联用拟人手法,是写诗人送春归去的情景。“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意思是花落了春天也将随之而去,那么这楼上就是送春归去的地方。末句也是用典,从苏武诗的“携手上河梁”一句变化而来。苏武在河梁送别友人,诗人在楼上送别春光,其地不同,而那种强烈的惜别之情却是一样真挚、深沉。所以,“愁”仍是诗人的主要情怀,“愁”字仍为全诗的主线。

      我们可以来为此诗结构一幅意象画:在暮春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坐在小楼烛影中,桌上摆着围棋的残局,杯里还有剩酒,以醉遣愁的诗人想象着风雨中众芳零落的形状,在心中默默挥手与春作别。

      全诗感情细腻,体物深刻,用典颇多,风格正可用纤巧两字概括,从中可看出诗人诗学温李的痕迹,只不过他的文字比较朴素显豁,而李商隐却要隐晦深沉得多。由于李的才力高于唐,所以唐诗远比不上李诗的韵味和文采。《蔡宽夫诗》批评唐彦谦诗“格力卑弱,仅与罗隐相先后”,甚为得当。

      《石林诗话》云:“杨大年、刘子仪喜唱彦谦诗,以其用事精巧,对偶清切。黄鲁直诗体虽不类,然不以杨、刘为过也。”杨大年、刘子仪皆为“西昆”诗人,诗重李商隐,也喜唐彦谦的“用事精巧,对偶清切”,而且黄庭坚也承认这一优点。这可以看出诗人在艺术形式上对近体诗的完善。这首五言律在对仗、用事及遣词造句上确实极为认真。诗中前三联皆为很工整的对句,可谓“对偶清切”;诗中还有“棋隐”、“醉乡”、“河梁”三处用典,而且不着痕迹,也可谓“用事精巧”了。

唐代的其他诗人
  • 秦系 秦系 秦系[唐]约唐玄宗开元八年至宪宗元和五年间在世(即约公元七二o午至八一o年间在世)字公绪,越州会稽人。年八十余岁。系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查看更多秦系的诗文
  • 裴淑 裴淑 裴淑,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继妻。约生活于唐顺宗永贞至文宗太和(805~835)年间。字柔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出身士族,有才思,工于诗。稹官迁会稽(今浙江省绍兴),赋诗相慰淑《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嫁时五月归巴地,今日双旌上越州。兴庆首行千命妇,会稽旁带六诸侯。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后迁长安再调武昌,淑难同往,稹又赋诗,诗云:“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淑亦作诗答之。查看更多裴淑的诗文
  • 刘幽求 刘幽求 刘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唐朝宰相。刘幽求进士出身,武周时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云元年),刘幽求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封尚书右丞,徐国公。后进拜侍中,获赐铁券。712年(先天元年),刘幽求谋诛太平公主,因事泄流放岭南。先天政变后,又被召回朝中,升任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因与姚崇不和,被罢为太子少保,因此颇有怨言。714年(开元二年),刘幽求被贬为睦州刺史,后又调任杭州。715年(开元三年),刘幽求在赴任郴州途中病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献。查看更多刘幽求的诗文
  • 令狐楚 令狐楚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朝宰相、文学家。令狐楚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查看更多令狐楚的诗文
  • 怀濬 怀濬 怀濬(生卒不详),唐代秭归郡(今湖北西部)僧人。诗僧怀浚,唐昭宗乾宁(894—97)年间,他活动于秭归一带,“知来识往,皆有神验”。刺史于公以惑众的罪名将他逮捕审。问怀浚便写下一诗作为供状《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读了这两首诗,刺史深感奇异,就将怀浚释放了事。查看更多怀濬的诗文
  • 崔曙 崔曙 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人,唐朝状元、诗人。崔曙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查看更多崔曙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