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华清宫二首
  •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4593 2、靳极苍.长恨歌及同题材诗详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307-309 3、张文立.咏秦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24 4、何林.唐诗三百首(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179
  • 译文
    郊原上大雪纷飞,乌云密布,唯独在华清宫里,雪花落下后很快就干了。
    青翠的树木与碧色屋檐相互掩映,没有人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寒冷。

    长生殿建得高耸入云,想要匹敌于金庭这长生不老的地方。
    无奈那河水东流甚急,残阳照耀着秦始皇陵园中的松柏。

    注释
    华清宫:唐宫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上。
    四郊:指华清宫四周。暗云端:云层黑暗。
    旋:不久,立刻。
    碧檐(yán):指用琉璃瓦建筑的房檐。
    长生秘殿:即长生殿,华清宫中的一个殿。唐玄宗与杨玉环在此居住。青苍:青天,一解作“骊山”。
    金庭:传说会稽桐柏山有金庭,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不死乡:指可长生不死之地。
    逝川:流去的河水。秦陵:即秦始皇陵。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4593 2、靳极苍.长恨歌及同题材诗详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307-309 3、张文立.咏秦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24 4、何林.唐诗三百首(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179
  •   这首诗作于作者任职朝中之时。作者游览华清宫时,大唐王朝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局动荡不安,当他想起这一切的源头是唐玄宗晚年荒淫无度,造成了安史之乱时,不禁愤懑满怀,创作了六首《华清宫》。这六首《华清宫》,分为两组,此组共两首。

    参考资料: 1、靳极苍.长恨歌及同题材诗详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307-309 2、于国俊.唐诗英华: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584-585
  •   华清宫是与唐玄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吴融两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杜诗很是相似,而第一首表现手法上与杜诗有某些类似之处,都是以小显大,这首诗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融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第二首首句写长生殿既深奥又高耸入青云,同于白居易《长恨歌》的“骊宫高处入青云”,同于权德舆《朝元阁》的“缭垣复道上层霄”,并且暗含一个问题:玄宗为什么把长生殿修筑成那样呢?第二句作了回答,因为想和“金庭不死乡”匹敌。就是想住在华清宫中和住在金庭一样,永远不死。这里的金庭和不死乡,一个是神仙所在,一个是免于死去之地,两个连用,表明玄宗求长生不死的愚蠢雄心是大得离谱的,暗含讽刺之意。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无奈”,是承上的转折词。这个词所表的转折大都和上一句相反。“逝川”,此词源于《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于此处,点明人世间万物如流水逝去,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第四句用了“秦陵”,秦始皇是追求长生不死的,可是他早已葬入陵墓,而且他那陵墓的松柏照满着将落的太阳的光,意即这是明摆着的,人人可见的。求长生的秦始皇,和如此建长生殿的玄宗没有两样,时间过得很快便已经证实了。

      玄宗妄想长生,而实际却也和过去所有妄想长生的帝王一样,埋葬于陵墓中了。所以这首诗是对求长生者、更主要的是对玄宗的讽刺,相比于第一首,这首诗所述平实自然,而讽刺却尖锐锋利,直截了当。

    参考资料: 1、于国俊.唐诗英华: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584-585 2、靳极苍.长恨歌及同题材诗详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307-309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孔颙 孔颙 孔颙,鲁(今山东兖州一带)人。宪宗元和间,在越州长街柳阴吟咏,为都虞侯薛陟诬而入狱。浙东观察使孟简按囚时,乃献诗陈情。孟简览诗即释其狱,待为宾客。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下《杂嘲戏》。《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孔颙的诗文
  • 叔孙玄观 叔孙玄观 玄宗开元间进士,据《文苑英华》卷二三考知。《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叔孙玄观的诗文
  • 黎瓘 黎瓘 南海(今广东广州)狂生,不仕。约于懿宗咸通间游漳州,频于席上喧酗。乡饮日未获请,乃作翻韵诗赠刺史崔某,崔以驰骑迎之。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下。《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黎瓘的诗文
  • 包何 包何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佑相友善。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查看更多包何的诗文
  • 羊士谔 羊士谔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查看更多羊士谔的诗文
  • 杨炯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查看更多杨炯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