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参考资料: 1、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03页 2.
-
译文
高淡清虚是心灵的家园,何须占据胜水名山。
无心求道便是得道,有意结交人倒疏远。
风吹繁花飘如织锦,阶前流水清似弹琴。
我愿如此直至永远,不慕世人灿烂前程。注释
烟霞:即山水胜景。隐居之人往往酷爱山水,有烟霞痼疾。
赊:远。参考资料: 1、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03页 2.
-
修道的方法有种种不同,入道的门径亦有种种,然其终归目的都是一个,即得道。而得道在于心与道打成一片,不知有何区别,《维摩诘经》所谓“心净国土净”,《坛经》所谓“直心是道场”。既如此,修心而使之高淡清虚便是,又何须一定在名山胜水中修。诗人贯休以为,在在处处都可修心,他自己也一定是随意地在一个野居之所居处下来,而写成这首小诗。他的随意,也就是无心,而无心即为得道。所谓无心,即将过去的种种知见全部丢掉,还以一个人的本来面貌,这才是得道的境界。有心追求道,也就有了道与人的区别,好比“你”有意地去结交人,别人会对“你”的目的产生怀疑因而疏远“你”。无心于道才是道与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比如风本无心吹,花本无心落,但风吹花落却织成了最美丽的图画;石阶无心斜,溪水无心流,而阶前流水声奏出了最悦耳动听的乐曲。这样一种无心随意的生活,便是最为理想的生活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追求呢。贯休该诗以说理及写景相结合,表现了野居生活中体味的禅道与禅趣。参考资料: 1、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03-104页
贯休的其他诗文
唐代的其他诗人
![杨师道](http://pic.xuecom.com/upload/writer/2022/0128/516e9f62b7c624f3110c54f811ff331c.jpg)
![叶法善](http://pic.xuecom.com/upload/writer/2022/0128/b869b9b68f4556cf9f04a0859aa57df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