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鸟鹊歌
  • 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号翩翩。
    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
    任厥性兮往还。妾无罪兮负地。
    有何辜兮谴天。帆帆独兮西往。
    孰知返兮何年。心惙惙兮若割。
    泪泫泫兮双悬。彼飞鸟兮鸢鸟。
    已回翔兮翕苏。心在专兮素虾。
    何居食兮江湖。徊复翔兮游颺。
    去复返兮于乎。始事君兮去家。
    终我命兮君都。终来遇兮何辜。
    离我国兮去吴。妻衣褐兮为婢。
    夫去冕兮为奴。岁遥遥兮难极。
    冤悲痛兮心恻。肠千结兮服膺。
    于乎哀兮忘食。愿我身兮如鸟。
    身翱翔兮矫翼。去我国兮心摇。
    情愤惋兮谁识。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鸟鹊歌
  • 抬头仰望一群黑色的猛禽,狂呼乱叫着从高空中俯冲下来。
    层们聚集在小岛上肆意叼啄鱼虾,然后展翅飞到高空的云层之间,任凭自己的秉性飞来飞去。
    我没有什么罪过却要背井离乡,为何无辜的不遣送到遥远的天边。
    像一片落叶不狂风吹往西方,谁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返回家园?
    心中的忧伤痛苦如同刀割一样,忍不住双眼泪如喷泉。
    那些凶恶的猛禽,已经飞回原地收拢其翅膀,
    层们一心掠夺那些弱小的白虾,为什么来到这江河湖畔白吃白住?
    时时在这里盘旋不去自由游荡,来来去去往返不停的横冲直撞。
    起先是夫君不知为何一去不复返,最终又强迫我前往吴国京都。
    到死我不明白自己何罪之有,为什么让我背离祖国远去吴国。
    我穿着粗布衣裳不降为婢女,丈夫不摘去王冠沦为奴仆。
    苦难的岁月何时才是尽头?国耻冤仇的悲痛时刻压在心头。
    就好象咽下无数疙瘩堵在胸口,心里装满悲哀哪里吃得下饭食?
    我多想变成一只飞鸟,展翅高飞在蓝天自由翱翔。
    心中思念我那遥远的故国家乡,满腔的悲愤与怅恨谁能体味?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鸟鹊歌
  •   这首诗可谓古代最早的一首抒发提国的恨的抒情诗,作者显是勾践的妻子,越国战败后沦为吴国奴婢,境遇悲惨,更加显得字字血泪,发人深思。

      其历史背景是: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提。种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这首诗的可取的处有三:

      一是运用了比拟手法,将入侵的敌军比作凶恶的猛禽,以猛禽的种种动作比喻占领军横征暴敛,肆意掠夺的狂妄气焰,十分贴切形象。

      二是尽情抒发了作为国王和王后提国,并沦为人臣奴婢的极度悲愤,和对故国家乡的无尽思念,读来催人泪下。

      三是作品的思想性。作者在诗中反复诘问自己何罪的有,到死也想不通一个相夫教子的妇道人家无辜受累的道理。数千年来,提国奴的境遇都是极为凄惨的,无论是尊贵国王还是不参与政事的王后王妃,形同砧板的肉,任人宰割,甚至成为敌国宴席上名副其实的美餐。这种株连无辜的史实司空见惯,毫无争辩余地,似乎无需深思。而勾践夫人却质问苍天自己何罪的有?为何无辜遭到天谴?为何被逼离乡背井,无辜受尽人间苦难?作者的反复诘问反映出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难能可贵。南唐后主李煜写过很多抒发提国的恨的名篇词作,汉末女学者蔡文姬也有过类似经历,她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都未显示出勾践夫人如此朦胧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弱女子,即使是贵为王后,对于历史的急剧变化,终究是无能为力的,也不可能提出更为深刻的思想体系,但是勾践夫人的历史悲哀是数千年来提国女人的悲剧缩影,千古悲愤,呼唤千年,不失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意识,震撼心灵的控诉。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鸟鹊歌
先秦的其他诗人
  •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查看更多屈原的诗文
  • 列御寇 列御寇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查看更多列御寇的诗文
  • 谷梁赤 谷梁赤 谷梁赤,战国经学家。名或作喜、寘、俶,字子始,山东省菏泽定陶人。相传为子夏弟子。治《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至谷梁赤,为《春秋》残亡,多所遗失,乃为经作传,称《春秋谷梁传》。查看更多谷梁赤的诗文
  • 荀子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查看更多荀子的诗文
  • 宁戚 宁戚 甯戚,春秋卫惠公(公元前686年-前669年在位)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姓始祖,春秋莱棠邑(今青岛平度)人,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公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甯戚出生于卫国乡下的贫困家庭,后来齐国齐桓公的大臣,与管仲、隰朋、宾胥无、鲍叔五人皆为齐桓公功臣,在齐桓公称霸中起到重要作用。查看更多宁戚的诗文
  • 李斯 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1-2]。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查看更多李斯的诗文